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年产1200万件无缝针织运动服饰新建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8月19日-2021年8月2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
0851-85571099(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0851-86987058(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A2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 真:0851-85570802
通讯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582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A2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邮 编:550002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1 |
年产1200万件无缝针织运动服饰新建项目 |
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经济开发区 |
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 |
贵州省化工研究院 |
1、建设内容:新建5000m2厂房主要用于染色车间、织造车间、原材料立体仓库使用,新建一套1000m3/d河水净化装置(含软水制备系统)、一套1000m3/d的污水处理站、一套220m3/d的中水回用处理系统及两台6t/h生物质颗粒锅炉;同时将现有项目染色车间的办公室、助剂室、化料间拆除用于放置新增的部分染色机;拆除现有项目4t/h及3t/h的生物质颗粒锅炉,将现有染色车间的办公室、助剂室、化料间搬至新建染色车间的二层,同时新建一套助剂输送系统(采用密闭方式输送);其他公用及辅助设施依托现有项目。 2、建设性质:扩建,生产规模:年产1200万件无缝针织运动服饰 3、占地面积:利用现有项目厂区的空地约4105m2建设。扩建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问题。 4、职工人数:本扩建项目拟增加生产人员900人,管理及技术人员20人。 5、项目建设周期: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内容为:新建项目中所有工程内容的建设,投入20台染色机、170台织机和225台缝纫机及所有的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耗时9个月;二期无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是增加130台织机、225台缝纫机。项目建设时间预计3年。 6、工作制度:全年生产时间300d,定型工序、染色工序、锅炉及其他辅助工序采用三班二倒工作制;其余工作岗位采取长白班10h制,缝纫管理、行政、后勤人员采取常白班 8h 的工作制。年工作日300 天。 7、项目投资:项目工程投资14000万元,环保投资570.5万元,环保投资占比4.075%。
|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产生的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现有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施工废水主要来自进出施工场地的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和工具冲洗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废水,以及雨水冲刷施工场地内裸露表土产生的含泥沙废水。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外排;施工过程中严禁向水体中抛弃废物,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尽量委托当地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护保养单位集中点进行,以方便含油污水的收集,最大限度地杜绝施工营地施工含油废水排污量;在不可避免冒、滴、漏油的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固体吸油材料(如棉纱、木屑等)将废油收集转化到固体物质中,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污水。对渗漏到土场的油污应及时利用刮削装置收集封存,运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置。 2.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本次扩建项目在现有厂区内进行,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生产车间、 安装生产设备、开挖排水沟、污水沟,对现有车间部分设施改造等。施工过程中,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各种燃油动力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挖土、运土、填土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等。采取车辆出工地前应尽可能的清除表面黏附的泥土;施工区应配备简易洒水车等洒水工具,对施工道路、施工场地、材料堆场等处定时洒水,防止因干燥、大风而引起大量扬尘;运输砂石料、渣土、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等易发生扬尘的车辆应覆盖篷布,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防止跑冒洒漏。采取以上措施可以确保施工期粉尘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标准。 3.声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禁止在中午(12:00-14:00)和 夜间(22:00-6:00)施工,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行动力机械设备数量,尽可能使动力机械设备均匀地使用;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通过排气消声器和隔离发动机震动部分的方法来降低设备噪声;闲置的机械设备等应关闭;动力机械设备应该经常检修,运输车辆尽量采用较低声级的喇叭,并在所经过的道路禁止鸣笛,以免影响沿途居民的正常生活。 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项目工程建设产生的混凝土块,碎砖、渣土等施工废料建筑垃圾作为工程原料用于出场道路的铺设,其余部分建筑垃圾能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堆;员工生活垃圾依托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箱进行收集,不随意丢弃,定期由环卫部门清理;项目装修过程中危险废物经过集中收集后及时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一般固废集中收集后不可回收利用部分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堆存。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 水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染色废水、河水净化及软化装置排污水生产废水、锅炉排污水、废气处理装置排水、地面及设备冲洗废水、印花车间清洗废水等与经隔油+化粪池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收集进入项目新建及已建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经处理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7-2012)表2 规定的间接排放限值及修改单和《关于调整<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 准>(GB4287-2012)部分指标执行要求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5 年第 41 号) 相关要求后,220m3/d的废水排入中水回用装置,经处理满足《纺织染整工业回用水水质》 (FZ/T01107-2011)要求后200m3/d进入染色工序,污水排入项目新建及已建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一起排入园区市政污水管网最终由三穗县清穗污水处理厂处理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后排入邛水河。 2.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定型废气集气罩收集进入现有的一套“UV光氧催化系统+活性炭吸附箱”装置进行处理进入后经15m排气筒排放;污水处理站调节池、亚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污泥池等臭气产生部位加盖密封,加强周边绿化等措施,同时产生的污泥进入现有项目已建的污泥池后,引入一套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15m排气筒排放;项目两台锅炉废气分别通过陶瓷多管除尘器+文丘里+水膜脱硫除尘器后,通过1根φ1m高40m的排气筒排放;印花车间挥发性有机物气体采用集气罩收集进入“水喷淋+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设置在印花车间五楼屋顶(楼层高22m)Φ1200mm,高11米的排气筒排放。 3.声环境保护措施 在工厂总体布置上利用建筑物、构筑物来阻隔声波的传播,在设备采购时优先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对高噪声的设备采取必要的消声、隔震和减震措施;定期检查设备,加强设备维护,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和减轻非正常运行产生的噪声污染;改进操作工艺,尽可能降低设备操作噪声。采取以上有效防噪措施,确保周边敏感目标处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类标准限值要求,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的要求。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本扩建项目产生织造车间、缝纫车间、生产过程中检验产生的废丝、废布、不合格品、边角废料,一般原料及产品包装用纸箱、塑料袋等会产生一般废包装材料等收集后出售给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废化学品包装物收集于现有项目已建的废化学品内衬袋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污水处理装置废气处理设施、锅炉软水制备装置、河水净化及软化装置产生的废活性炭、废树脂,属于一般工业固废,收集于现有项目已建的一般固废暂存间贮存后,定期委托厂家进行回收;生物质锅炉灰渣收集于锅炉房灰渣度库中,每周定期委托当地农户及时清运至农用地使用;废润滑油、废分析液、废网版、废菲林片、印花车间、烘干工序废气处理设施等属于危险废物收集于已建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设置垃圾桶收集定期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理。 5.土壤和地下水保护措施 为防止项目实施对区域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本评价要求项目从原料储存、生产过程、污染处理等全过程控制各种有毒有害原辅材料、中间材料、泄 漏(含跑冒 滴漏),同时对有害物质可能泄漏到地面的区域采取防渗措施,阻止其渗入土壤、地下水中,同时加强地下水污染监控措施及编制应急预案地,即从源头到末端全方位采取控制措施。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板) |
| |||||
评估意见 |
|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 |||||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0851-85571099、86987058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