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岑巩县都素水库工程环境影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10月29日-2020年11月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
0851-85571099(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0851-86987058(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A2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 真:0851-85570802
通讯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282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A2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邮 编:550002
|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 1 | 岑巩县都素水库工程 | 黔东南州岑巩县龙田镇转水村 | 岑巩县水务局 | 贵州水陆源生态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 都素水库工程位于龙江河中游河段,坝址位于黔东南州岑巩县龙田镇转水村,距离岑巩县城40km,坝址地理位置为东径108°34′29″,北纬27°17′20″,坝址以上集水面积975km2,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5.44亿m3(17.26m3/s)。都素水库校核洪水位451.86m,总库容1141万m3;正常蓄水位447m,对应库容553万m3,死水位444.2m,死库容328万m3,兴利库容225万m3,具有日调节性能。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等,工程规模属中型。都素水库工程任务为防洪、供水、灌溉和发电。水库防洪库容为792万m3,可将岑巩老县城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解决注溪镇、思阳镇和龙田镇的都素村合计6.76万人和8.37万头大小牲畜、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亚坝安置点9421人以及温泉旅游度假区和思州古城旅游生活用水问题,设计年生活供水量959万m3;满足坝址下游2.73万亩耕地的灌溉需要,设计年灌溉供水1432万m3;水库电站安装3台机组,其中:单机容量1875kW的机组两台,单机容量450kW的机组1台,总装机容量4200kW,年发电量1472万kWh,年利用小时数为3506h。 工程建设内容由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取水建筑物、发电厂房和输水建筑物组成。其中: 挡水建筑物采用混凝土重力坝,位于龙江河与凰溪交汇处下游500m处,由挡水重力坝段、溢流坝段、左岸取水建筑物和发电厂房坝段等组成,坝顶总长138.5m,最大坝高32.1m,坝顶宽5m;溢流坝段布置于3#-4#坝段,长47m,溢流表孔采用WES实用堰,堰顶高程440.5m;取水建筑物布置在2#挡水坝段,进口底板高程440.8m,可实现取水、生态放水等功能;发电厂房布置在5#坝段,为坝后式电站,在溢流坝消力池右岸的边坡上;输水建筑物包括压力输水管道以及相应的管道附件和附属设施等。供水管道主干管采用钢管,支管采用球墨铸铁管,由1条干管和11条支管组成,干管管径1.2米,管道全长28.74km。 水库正常蓄水位447m时,水库淹没总面积1470.07亩,其中耕地460.13亩,林地491.57亩;枢纽工程永久占地122.80亩,供水工程永久占地3.93亩;至设计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272人,搬迁安置人口294人。工程总投资58149.72万元,环保投资2452.4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4.22%。 | 一、主要环境影响 (一)水文情势 都素水库计划于在第3年9月初下闸蓄水,来水量选择保证率为75%的月平均流量,导流洞封堵开始水库蓄至溢流坝顶历时约6.8天440.5m期间,通过临时提水泵站下泄2.94m³/s的生态流量,由溢流坝顶蓄水至正常蓄水位447.0m历时33.7天,期间通过溢流坝下泄2.94m³/s生态流量。 都素水库蓄水后将使库区河段的水位、水面积、流速等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水库具有日调节,水库在死水位(444.2m)~正常蓄水位(447m)之间运行,水位变幅2.8m,水库干流回水长度8.32km。工程运行后坝址下游的水资源量减少量2391万m3/a(不包括退水量)、占坝址断面天然水资源总量的4.4%。本工程供水的退水量2231万立方米/年,最终将汇入龙江河。都素水库为日调节水库,主要对下游河段的日内的水文情势产生影响,工程运行后枯水年坝址下游断面的月平均流量为2.94~56.39m3/s,较天然情况下月平均流量减少-7.5%—27.3%。 根据《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中推荐的Tennant法和90%最枯月平均流量法,经计算,下泄最小生态流量为最枯月月均流量2.94m3/s。 都素水库年输沙量为17.56万t,死水位以下库容328万m³,50年坝前淤沙高程438.50m,低于进水口高程440.4m和死水位高程442.0m,基本不会对取水口有影响。 (二)水温预测 本次环评采用α~β判别公式判别水温结构,α=47.68,都素水库水温结构为混合型。水库面积小,水体停留时间短,水库的形成对入库水温影响甚微,出库水温与入库水温基本无差别。 (三)水质预测 水库蓄水初期,将使淹没的耕地内化肥、农药及有机物浸出,可能引起水体中某些污染指标含量升高,在短时间内会对水库水质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影响会逐渐消失。 都素水库为河道型水库,环评选择一维对流推移质平衡方程进行水库总体水质预测,至2030年预测水平年,建库前后枯水期坝址断面COD的浓度分别是4.7g/L和4.88mg/L,NH3-N的浓度分别是0.06g/L和0.076mg/L,TP的浓度分别是0.005g/L和0.008mg/L;多年平均流量COD的浓度分别是4.7g/L和4.73mg/L,NH3-N的浓度分别是0.06g/L和0.063mg/L,TP的浓度分别是0.005g/L和0.006mg/L。建库后库区总体水质稍劣于建库前水质,能达到Ⅲ类水体要求。 环评以2019年10月水库坝址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作为背景值,采用狄龙模式预测得出库内氮磷比为155.32,大于15,富营养化限制因子为P,参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划分标准”,水库为贫-中营养。 环评采用一维对流推移质平衡方程对坝址下游受水区河流水质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至规划水平年2030年,建库前后枯水期天堂断面COD的浓度分别是2mg/L和4.41mg/L,NH3-N的浓度分别是0.042mg/L和0.954mg/L,TP的浓度分别是0.015mg/L和0.49mg/L,均可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 (四)生态环境 工程施工占地、水库淹没将对评价区内植被及植物资源造成影响。水库淹没和枢纽工程占地损失影响的植被类型包括马尾松群系、柏木群系以及灌丛、灌草丛和农田植被。施工期间各种人为干扰和水库蓄水造成栖息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少,会对施工区周围陆生动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都素水库蓄水运行后,坝址至库尾河段生态由原有的急流生态变成河道型缓流水库生态,大坝阻隔将使完整的河流环境被分割成不同的片段,鱼类生境的片段化和破碎化给鱼类种群间基因交流造成影响,流水性鱼类水电站建成后将退缩至库尾、坝下及支流,种群数量将明显下降,鲤、鲢、鳙等可能适应库区缓流或静水环境,能够在库区形成一定的种群。 (五)环境敏感区 都素水库工程涉及龙鳌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三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占地面积1096.99亩,占用的主要为林地和耕地,不涉及景点,主要的不利影响为工程施工。都素水库蓄水后,在峡谷之中形成广阔水域景观,呈现高峡出平湖的壮阔景观,有利于提高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价值。 都素水库大坝和输水管线不占用龙江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库淹没核心区河段约7.52km,将使龙江河在坝址处被阻断成上、下游两段,对鱼类迁移、洄游造成阻隔,与现状(上游已经建设有老鹰岩电站)相比,将龙江河河道阻断点下移 800m,水库淹没影响的保护区河段生态功能有所降低,其他河段的生态功能应能保持。 
 
 二、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优先选择先进、低尘施工工艺,正确运用先进的爆破技术;在施工活动集中的施工区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建筑材料运输采用密闭罐车,装卸、堆放应防止物料遗撒;尽早对地表扰动区实施植被恢复措施,防治施工扬尘;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施工区、敏感目标分布区域控制车速等措施。通过上述措施确保施工期无组织外排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要求。 2.水污染物防治措施 大坝枢纽基坑废水采取向基坑内投加絮凝剂,坑水静置2h后回用于混凝土养护;砂石加工系统修建沉砂池、沉淀池,废水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后回用;混凝土拌合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含油废水经隔油材料处理后投加混凝剂,废水处理后综合利用,回收的浮油委托具有资质单位处置;施工期生产废水全部回用于生产,不外排。 工程枢纽区生活污水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规模为3m3/h)对施工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后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综合利用。供水管线工程区施工营地设置旱厕收集施工人员入厕废水,处理后用作农灌,不外排。 3.噪声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对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噪声强度较高、占地面积较小特点以及噪声传播的方向性,在混凝土拌和系统设置屏障进行隔声封闭作业。破碎机、制砂机、筛分机、空压机等强噪声源采用多孔性吸声材料建立隔声屏障、隔声罩和隔声间,并设置隔音操作车间;爆破时应尽量控制爆破的单炮炸药用量,用橡胶皮覆盖爆破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通过上述措施,确保施工期外排噪声满足《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枢纽工程区弃渣产生量预计13.76万m3(松方),处置于大坝区弃渣场。渣场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有关要求进行防护处理。施工期工程废弃物中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由指定的物资回收部门定期回收利用。剩余无回收价值的固体废弃物,统一运送弃渣场堆存。生活垃圾收集至垃圾收集站后,分选出的无机物运至渣场堆放,有机物由垃圾清运车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由其清运处理。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机油、含油棉、含油毡、蓄电池等属于危险废弃物,建设单位按照危险废物的管理要求进行收集和暂存,并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进行施工布置,严格将工程施工区控制在工程征地范围内。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减少废弃土石方的临时堆放,剥离的表土临时堆存在堆渣场,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竣工后对施工迹地采取植树、种草、复耕等方式进行绿化处理,以恢复工区景观和植被覆盖率。加强陆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严格把永久和临时占地控制在最合理、最小的面积,工程完成后尽快恢复临时占地区域的植被,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6.环境敏感区保护措施 在龙鳌河省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施工时,应加强对水库施工运输线路的管控,对部分路段进行限速,合理组织好景区游赏路线与施工运输路线的关系;施工便道在施工结束后需及时进行生态景观修复,使其与周边自然景观协调;严格控制开挖创面,并把开挖埋管时间缩短到最低,及时覆土护岸或复绿,把对风景区游赏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结束后及时采取绿化遮挡处理和植被护坡加固措施,通过人工辅助措施帮助生态化快速恢复;对山体开挖和运输必须做好施工现场围栏和防护工作,禁止岩石、废渣、泥沙等掉落或倾倒至龙江河,需保证河流的水流环境和正常流动。另外,大坝施工也应做好围栏防护工作,禁止施工过程中的废渣、碎石和有污染废体等散落或倾倒至河流中;在对龙江河开挖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科学合理组织施工工艺,缩小开挖河段断面、缩短施工周期,施工结束后立即恢复河流水系原有环境,并对两侧开挖创面进行绿化处理、加固松动部分的护坡护岸处理。 针对龙江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采取以下保护措施。料场开挖、钢栈桥的安装和拆除等噪声较大作业时,应避开鱼类主要繁殖期(3~7月),避免对鱼类繁殖等造成大的影响;拆除老鹰岩电站的可移动设备及其他设施,应避开鱼类繁殖期,减小对保护区的影响;应加强作业区域管理,防止废水(尤其是含油废水)、固体废物等进入河道,减少对鱼类的影响;为降低钢栈桥安装、拆除等施工作业对鱼类的伤害,在施工前除人工驱鱼外,可采用超声波驱鱼等技术手段将鱼类驱赶到远离施工作业区域的安全水域。 (二)初期蓄水 为防止水质污染,蓄水前应按照《水库库底清理办法》要求进行彻底清理,清理出的污染物必须运出库区外处置,水库蓄水和建成后控制上游及库区污染,严禁设置各类污染源,从根本上减少入库污水量。 导流隧洞下闸封堵后,水库开始蓄水,期间通过提水泵站和溢流坝下泄保障下游生态流量2.94m3/s。 (三)运营期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都素水库电站生态小机组单机容量450kW,最小发电流量为3.12m3/s,运行期通过小机组运行保障生态流量。考虑到机组检修及其其他特殊情况,另外在左岸取水管主管控制阀前引一岔管,作为生态基流下放管道,放水管直径0.9m,最小过流能力为3.3m3/s,且在都素水库下游布设一流量监测断面,设置在线流量监控系统。 为了有效保护水库生境和水生生态,建议通过购买鱼苗方式进行增殖放流活动,水库蓄水的前三年,每年放流鲢鱼、鳙鱼、黄颡鱼和光倒刺鲃4种鱼类,数量分别是鲢鱼4000尾/年、鳙鱼4000尾/年、黄颡鱼3000尾/年、光倒刺鲃放流4000尾/年,共计15000尾/年。 2.水质保护措施 (1)运行期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运行期工程管理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8m3/d,通过安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优先用作农灌或绿化。 (2)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都素水库主要功能为供水,建成运行后的都素水库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应划定水源保护区。根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的要求,环评提出以下划分建议: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都素水库工程坝址上游7.5km至坝址,陆域范围扩展到第一层山脊线的范围。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水库坝址上游7.5km至10km,陆域范围扩展到水库坝址至上游10km区间的流域范围(扣除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最终的划定方案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的为准。 水库建成前相关部门应制定“都素水库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水污染防治办法”,并且设置水源保护的专项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设备及监测仪器。管理人员设置根据都素水库的规模和管理要求,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水源地的保护要求,配备专业的管理设备,以满足执法、水源地保护要求,同时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控都素水库的水质情况。 (3)加快完善污水配套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 都素水库建成后将向水库下游及水库周边的注溪镇、思阳镇和龙田镇的都素村合计6.76万人和8.37万头大小牲畜、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亚坝安置点9421人以及温泉旅游度假区和思州古城旅游生活用水问题,设计年生活供水量959万m3。现状年供水范围内有注溪污水处理厂和岑巩县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其中:注溪镇污水处理厂位于岑巩县注溪镇,地理坐标北纬27°15′25.63″,东经108°38′33.82″,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近期500m3/d,远期处理规模1000m3/d,排入龙江河。岑巩县污水处理厂二期位于异溪河与龙江河交汇处,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6000m3/d,远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12000m3/d,采用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工艺,其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排入龙江河。 完善现有污水厂污水收集管网,加快新建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强化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人口聚集程度高的地区的污水截流、收集。并根据污水收集情况,及时扩建污水处理工程,满足退水处理需要。 3.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运行期在水库管理所内分散设置垃圾桶,并修建1座垃圾池,定期将收集的生活垃圾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由其清运处理,严禁随意倾倒。 都素水库工程运行期的危险废物主要有水轮发电机组的废机油、泵站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等产生的废矿物油等,预计每年将量约90kg/a,如果处理不当或进入外环境,将污染土壤或地表水环境。应在业主管理营地内设置一个危险废物暂时贮存间,定期委托具有资质单位外运处置。 4.环境敏感区保护措施 结合工程与岑巩龙鳌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和龙江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关系,优化调整施工布置,尽量避让环境敏感区。施工结束,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和景观建设;施工便道在施工结束后需及时进行生态景观修复,使其与周边自然景观协调。建议委托专业机构对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状况进行监测研究。光倒刺鲃是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人工繁殖技术较为成熟,可作为放流对象。根据保护区鱼类组成情况、鱼类价值及苗种来源等,建议近期放流鲢鱼、鳙鱼、黄颡鱼和光倒刺鲃4种鱼类。 |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板) | 
 | |||||
| 评估意见 | 
 | |||||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 |||||
|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 
 |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0851-85571099、86987058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