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环境保护厅2018年9月20日拟作出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遵义市播州区马蹄水库工程等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9月21日-2018年9月2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85571099、86987058(行政审批大厅)
传 真:0851-85570802
通讯地址:贵阳市遵义路59号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
邮 编:550002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遵义市播州区马蹄水库工程 |
遵义市播州区马蹄镇境内,偏岩河左岸一级支流黑水河中游河段上 |
遵义市播州区重点水源工程管理局 |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
根据《报告书》,马蹄水库工程位于遵义市播州区马蹄镇境内,偏岩河左岸一级支流黑水河中游河段上,距马蹄集镇3.0km,距播州区40km,现有乡村公路从水库左岸经过,交通便利。 马蹄水库工程任务为经开区供水、集镇供水、农村人饮及农田灌溉。工程建成后,马蹄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1830万m3/a,其中向贵州和平(鸭溪)经济开发区供水量为1280万m3/a(P=95%);向马蹄镇、泮水镇、枫香镇7.4万人供水量为460万m3/a(P=95%);向农村1.589万人供水量63.5万m3/a(P=95%);灌溉690亩农田供水31万m3/a(P=80%),多年平均农田灌溉供水量26.5万m3/a;并下放环境水量429万m3/a。 马蹄水库工程总体由水源枢纽工程、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水库大坝位于黑水河上,选定坝型为堆石砼重力坝。大坝枢纽由水库大坝、坝顶溢流表孔、取水兼放空建筑物等组成。输水工程包括提水泵站、上水管、上水池和输水管道等。施工总工期24个月。 本项目总投资48123.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94.31万元,占总投资的2.48%。 |
(一)水环境保护 (1)施工期 基坑废水:向基坑内投加絮凝剂及中和剂,静置2h后回用于大坝混凝土养护或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产生的污泥定期清理至渣场。 砂石料加工系统冲洗废水:采用高浊度废水净化器处理达标回用于砂石料冲洗。 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采用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搅拌。 含油废水:采用隔油、沉淀的方法对废水进行隔油处理,出水回用于混凝土拌和。 生活污水:枢纽区施工场地采用小型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场区绿化,不外排;输水工程施工区不设施工营地,所需房屋采用租赁输水管线附近已建房屋的方式,由于生活污水产生点较为分散,不便于集中处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作为肥料施用于周边农田,禁止外排。 (2)运行期 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拟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出水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用于浇灌管理所内的绿地。 库区水质保护:加强水库上游污染源治理;加强农业面污染源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输水管线的维护与管理;强化宣传,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二)生态保护措施 (1)陆生生物及其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施工期陆生生态保护措施:施工前印发环境保护手册,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工程区植被的破坏;根据施工总体平面布置,确定施工用地范围,进行标桩划界,禁止施工人员进入非施工占地区;水库蓄水前对水库蓄水造成的认为活动的干扰受伤或暂时性受影响的重点保护动物采取统一的搜救措施。 运行期陆生生态保护措施: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措施,促进本区域植被的自然恢复;加强土地综合利用和管理,如一些陡坡上的土地可实行退耕还林,栽种有用的林木和果树等,从而恢复和扩大库周的植被环境。 (2)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下放环境水措施:初期蓄水阶段,自导流洞下闸高程857m至取水口底板高程期间,由1台潜水泵(水泵型号为300WQ800-15-55,一用一备,流量为800m0/h,扬程15m,功率55kw,移动式安装),将水抽至取水口,经生态流量管下放生态流量;水位蓄至取水口高程后,撤离潜水泵,由永久生态流量管下放生态流量。初期蓄水期间的下放水量应不低于0.2066m3/s。运行期结合水库放空管的布置,在Ф1500放空管闸阀上游设DN400旁通管下放到下游河道,在非灌溉季节,需下放生态流量0.1384m3/s;在灌溉季节5~9月,根据灌溉用水需求情况,需下放生态流量0.1384~0.2008m3/s,下放生态流量管禁止设置闸阀。 (三)大气环境保护 工程土石方开挖过程中优化开挖爆破方法,采取产尘少的开挖爆破方法,非雨日采取洒水措施;在砂石加工场区及混凝土拌和场区强化洒水降尘;加强道路管理和维护,保持路面平坦清洁,无雨日的早、中、晚洒水;在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选择上,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对排烟量较大的施工机械,安装消烟装置及尾气净化器;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对施工人员发放防尘口罩等进行防护。 (四)声环境保护 采用低噪声的生产机械和设备,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严禁午休时间(12:00~14:00)和夜间(22:00~6:00)施工;加强道路养护和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使用高噪声车辆;在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周围设置围墙进行隔声封闭作业;在施工道路进入各区影响范围处设置警示牌,提醒对周围人群的保护;给每位施工人员配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声棉、防噪声头盔等个人防护工具。 (五)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工程弃渣:应尽可能用于回填或综合利用,剩余弃渣应按要求送到指定的渣场,堆渣前先修建挡渣墙,堆渣过程中要逐层压实,注意控制弃渣的堆放高度和边坡的稳定,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修建排水沟等水土保持措施。 生活垃圾:禁止垃圾随意倾倒,施工期在施工区设置垃圾筒,并在施工营地的合适位置修建1座封闭型的生活垃圾池,收集的垃圾由专职人员定期清运至附近垃圾中转站,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运行期在办公区和生活区内分散设置垃圾筒,由专人定期集中垃圾至垃圾池,然后定期将垃圾运至垃圾处理场处理。 (六)人群健康防护 在施工生活区每年定期灭杀蚊虫、苍蝇、老鼠和蟑螂等有害动物;加强工区内食堂、餐馆的卫生管理;对准备进入施工区的人员进行卫生检疫,施工期间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体检,随时掌握施工人员健康状况;对施工人群采取预防性服药、乙肝疫苗接种等预防性措施;施工区生活饮用水需作净化消毒处理,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后方可饮用。 (七)移民安置 结合安置点环境情况,本环评推荐采用沼气池来处理分散安置的移民生活污水,在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1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出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放。生活垃圾用于沼气池发酵或农田堆肥;在移民安置点场地平整时,应尽量做到挖填平衡,鼓励移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经济树木和竹类;专项设施改迁建时优化工程施工方案,尽量避开雨季,减少土石方开挖量。 |
|
|
|
|
|
|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 |
马蹄水库(公示本).pdf | |||||
评估意见 |
马蹄水库-评估意见.pdf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贵州省环保厅环评处0851-85571099、86987058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