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黔南州罗甸县亚雷山光伏电站220千伏联合送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7月10日-2025年7月1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86987058(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 真:0851-85570802
通讯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27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
邮 编:550002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1 |
黔南州罗甸县亚雷山光伏电站220千伏联合送出工程项目 |
贵州省龙里县、惠水县、花溪区、平塘县、罗甸县 |
罗甸乌江水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贵州胜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本项目起于亚雷山220kV升压站220kV构架,止于水场500kV变电站220kV构架,线路采用单回路铁塔架设,线路总长124.2km,其中架空线路长度123.2km,电缆线路长度1.0km。设计基本风速均为25m/s,设计冰按10mm、15mm冰区设计,海拔600m~1500m,全线按C级污区设计。导线推荐采用JL/LB20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两根地线推荐采用OPGW-24B1-120光缆(24芯)。电缆推荐采用ZRA-YJLW02-Z-127/2201×2500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采用电缆沟敷设。 本次环评主要为黔南州罗甸县亚雷山光伏电站220千伏联合送出工程项目,不包括相关间隔扩建工程及升压站工程。 |
施工期 施工期间,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回用或综合利用,不外排。设置必要的防尘硬件措施,通过洒水抑尘、冲淋施工运输车辆、做好施工场地管理、加强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维修保养等措施,防止扬尘(粉尘)污染。优化施工方案设计,合理布设强噪声源,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管理施工机械作业,加强运输车辆管理,控制噪声污染。配置垃圾桶,定期清运,妥善处置生活垃圾;装修废物分类回收利用或外售,不外排;废油漆桶等危险废物存放在危废暂存间集中收集后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单位处置。 (1)减轻对景观视线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本项目工程量较少,工程不存在大规模开挖,不存在大型施工机器运用,风景名胜区内部工程大部分运输为人力或马驮输送。项目施工期应加强对施工组织和施工人员的管理,本项目施工便道、临时堆料场等应尽量选择在易于恢复的地段修建,不得随处搭建和设置,并且要隐蔽,尽量不占用自然植被、自然环境好的地方,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减轻对游赏设施系统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报告针对项目建设提出相应的要求:应处理好项目线路上的交通关系,保障施工期间景区内交通的正常运行。建议有关部门对工程运输车辆进行管制,对项目主要施工道路施行限速、车辆荷载要求,避免对公路造成重大破坏。施工期间运输车辆对景区周围道路路面造成破坏的,应及时进行修整,在保证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的同时缩短施工时间,保持道路的通畅。由于高压输电线的杆榙架设须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无法从造型、高度、体量和材料上进行调整。同时在工程建成后,建议对塔基周边实施景观美化、优化,加强对塔基周边山体的植被抚育和绿化美化工程,尽量降低塔基的敏感度,弱化铁塔、架空线路的干扰程度。 (3)减轻对居民社会系统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对于施工期工程机械、工程运输产生的噪声影响,报告要求工程作业禁止夜间施工,施工机械、工程车辆应定期维护检修,邻近居民点路段禁止鸣笛。 严格按照征地补偿的要求制定补偿安置方案,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本着有利于保护个人切身利益的角度,制定标准时,取高舍低。 严格要求和监督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减少扰民,采取下列措施: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废水、扬尘等有可能污染周围环境的,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不可随意倾倒、排放;施工现场车辆进出场时,要避开路段繁忙时段,不要造成施工现场周围交通或发生事故等。 同时,为了确保项目营运后周边区域的居民安全,特提出如下安全防护控制及要求: 运营期 1、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进一步减缓项目运营期的电磁环境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的电晕; (2)采用良导体的钢芯铝绞线,减小静电感应、对地电压和杂音,减小对通讯线的干扰; (3)加强线路日常管理和维护,使线路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4)线路选择时已尽可能避开敏感点,在与其它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应严格按规范要求留有净空距离。 (5)本项目线路的设计原则根据《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范》(NB50545-2010)等规程进行;导线的结构和物理参数按规范选用,并购用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产品。参考《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本线路导线和地线均采用国家标准型防震锤;导线、地线在与公路、输电线路等重要交叉档不得有接头,为线路的持久、安全运行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为预防运行期输电线路的事故风险,应根据具体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要求,集合相关规程/规范和行业标准,以及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以防止灾害后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减少灾害发生后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损失。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6)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与加强宣传,输电线路铁塔座架上需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明严禁攀登、线下高位操作有防护措施等安全注意事项,以使居民尤其是儿童发生意外。 (7)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居民进行有关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 2、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为进一步减小运行期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本评价提出了以下措施: 1)电气设备的噪声水平控制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对火花及电晕放电产生的噪声,可通过选择表面光滑、耐氧化的导线和母线,在设备安装时要保证各类接口接触良好,这样可减少火花及电晕放电。 2)在设备订货时要求导线提高加工工艺,防止由于导线缺陷处的空气电离产生的电晕,降低本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可听噪声水平。 3、环境风险 输电线路的事故风险有:线路设备在运行期受损。 本项目线路的设计原则根据《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范》(NB50545-2010)等规程进行;导线的结构和物理参数按规范选用,并购用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产品。根据贵州省污区分布图,本工程涉及区域处于b、c级污秽区,参考《高压输变电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本线路导线和地线均采用国家标准型防震锤;导线、地线在与公路、输电线路等重要交叉档不得有接头,为线路的持久、安全运行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为预防运行期输电线路的事故风险,应根据具体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要求,集合相关规程/规范和行业标准,以及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以防止灾害后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减少灾害发生后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窗口0851-86987058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