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辐射监管 > 辐射类项目审批前公示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5年6月拟作出的年产14万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回收再利用制造基地项目(一期)-220kV变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核与辐射)
发布时间:2025-07-03 15:07:27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fsc
字号: 分享:

根据建设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年产14万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回收再利用制造基地项目(一期)-220kV变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况予以公示示期2025年7月3-2025年7月10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起五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86987058(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真:0851-85570802

通讯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27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

    编:550002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1




年产14万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回收再利用制造基地项目(一期)-220kV变电站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屯镇盘新村





贵州鑫茂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贵州汉道昌工程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变电站占地面积约4037m2,新建2180MVA的有载调压变压器、配电楼,架构、框架式电容器、GIS、事故油池等,主变为户外布置,GIS户外布置,本工程建设不包含输变电线路。


一、已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

1、土地占用防护措施

本项目变电站采用现有道路,未新增施工便道②工程施工严格在厂界红线内未占用周边农田及其他用地;变电站施工时首先保存变电站基础工程开挖处的熟土和表层土并将表层熟土和生土分开堆放。回填时按照土层的顺序回填松土、施肥恢复为农用地;④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及时清理了施工场地变电站占地均为永久占地且施工均在场界内进行。

2、植被保护措施

变电站施工过程中规定在项目红线范围内进行并禁止踩踏施工区域外地表植被避免了对附近区域植被造成不必要的破坏;②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和对植被的保护禁止乱挖、乱铲、乱占、滥用和其他破坏植被的行为③对施工人员加强管理及教育未出现剥损树皮、攀树折枝;借用树干做支撑物或者倚树搭棚;在树上刻划、敲钉、悬挂或者缠绕物品;损坏树木的支撑、围护设施等行为④材料运至施工场地后变电站选择堆放于场界内不占用临时用地⑤变电站施工便道充分利用已有公路变电站紧邻园区道路运输材料便利;按设计要求施工减少了变电站施工开挖土石方量减少建筑垃圾量的产生变电站基础施工开挖时采用分层开挖分层堆放施工结束后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并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了植被恢复⑧变电站建成后加强了站内绿化

3、动物保护措施

变电站基础施工时采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②合理制定施工组织计划选在白天施工③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早晨、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在正午休息施工时段避开鸟类休息时间避免高噪声施工作业对鸟类的惊扰④施工中变电站距离周边水体较远因此施工过程中未进行涉水施工未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未对两栖动物的栖息地造成影响⑤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未出现人为破坏洞穴、巢穴、捡拾鸟卵(蛋)等活动;⑥加强对变电站施工区域的生态保护未出现猎杀任何兽类打鸟、捕鸟和破坏鸟类的生境捕蛇、抓蛙和其他破坏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境的行为工程完工之后及时开展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4、水土保持措施

①施工单位在土石方工程开工进行了先防护后开挖。合理安排工期避免了在雨天施工变电站基础施工时缩短基坑暴露时间一般随挖随浇基础变电站四周建设了临时排水沟、围墙等防治措施变电站临时土方集中堆放及时回填雨天采用遮盖等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④对开挖后的裸露开挖面用苫布覆盖;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优先用于回填做到挖填平衡根据原占地类型进行生态恢复播种绿化防治水土流失⑤在变电站基础施工过程中堆放砂石及水泥的地面用彩条布与地面隔离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变电站基础开挖时进行表土剥离将表层熟土与底层生土分开堆放临时堆土进行拦挡和遮盖回填时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并进行松土、施肥⑥施工后已清理现场恢复原地貌及原有土地利用功能将弃土和施工废弃物运出现场合理处置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变电站边角地带种植绿化;场区内播撒耐旱耐荫草籽加大绿化面积。

环境遗留问题:本项目施工期变电站用地工业用地占地较小占地范围内无林地及重点保护动物等敏感目标采取相应措施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根据现场勘查变电站无裸露地块周边生态恢复良好工程施工期无环境遗留问题

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期采取相应措施之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已采取的污染物治理措施

1)废水

项目变电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主项目施工营地化粪池处理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场地内洒水抑尘道路清洗等不外排未对周围地表水造成影响废水治理措施可行。

2)废气

在施工场地内及附近路面进行了洒水、喷淋等措施施工过程中对易起尘的临时堆土、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等采用了密闭式防尘布(网)进行苫盖采取有效防尘措施后施工场界外无组织PM10排放监控浓度能够满足《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2/1700-2022)无组织排放标准中颗粒物排放标准限值要求PM10浓度<150μg/m3,颗粒物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表2的无组织排放标准要求(颗粒物浓度<1.0mg/m3,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采用汽车尾气检测合格的交通运输车辆运输车辆在经过居民点时减缓车速;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加强管理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保持道路清洁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扬尘污染;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施工现场未对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焚烧;项目注重对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运出车辆禁止超载、未使用劣质燃料;在变电站装修喷涂油漆期间加强了室内的通风换气油漆结束完成以后每天进行通风换气至少一至二个月装修后放置吸附剂等措施。项目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有关要求;焊接产生的废气经自然通风稀释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同时焊接作业工人在焊接时采取佩戴口罩、眼罩等个人防护措施本项目施工废气均得到达标排放未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明显影响废气治理措施可行。

3)噪声

施工选用效率高、噪声低的设备、合理布局、并对设备的正确操作和维护;加强施工场地车辆的管理尽量减少鸣喇叭次数及汽车启动频率变电站施工期高噪声设备设置在厂区中间变电站采取优先建设围墙的施工方式有效降低了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本项目施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无环境遗留问题。同时根据调查本项目施工期施工噪声的排放未收到环保投诉未出现扰民现象。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回收利用或外售废品回收公司其余的由施工单位运至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袋装收集后当地环卫人员清运统一处置。由于项目距离万屯镇、鲁屯镇、郑屯镇镇上较近,项目机械大的维修在附近镇上进行,产生的废机油由维修单位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处置;施工期间在施工场地进行简单的机械设备维修产生的少量废机油,暂存于主项目临时施工营地临时危废暂存间。本项目施工期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未对环境造成影响固废处置措施可行。

三、施工期生态恢复情况

通过现场查勘项目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均得到了恢复无裸露地块植被多样性未明显减少。

运营期已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气

本工程运营期间变电站无废气产生因此不会对周边环境空气带来影响。

2废水

变电站人员生活污水依托主项目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后回用对项目周边水体不产生影响。

3、噪声

变压器采用低噪声设备主变压器发生异响时应及时处理;变电站四周设有围墙及绿化噪声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预测结果可知变电站运行的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说明本项目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有效可行本项目运营期变电站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

生活垃圾:本项目变电站不新增工作人员,全部由贵州鑫茂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调配至本电站,无新增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由厂区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

事故油:当主变发生事故时排油或漏油,所有的油水混合物通过主变下设置的事故油坑和事故油收集管网,排至事故油池(40m3),最终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不得随意丢弃、焚烧或简单填埋,事故排油则不会影响周边水环境。

废旧蓄电池:本项目更换下来的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废旧蓄电池依托公司危废暂存间进行暂存,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在站区进行暂存,对环境影响较小。

5、地下水、土壤

为了防止运营期地下水、土壤污染本项目场内分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三个区域采取防渗措施。

1)重点防渗区域防渗措施

本项目重点防渗区域主要为排油槽事故油池、主变压器区域采用混凝土浇注+铺设HDPE防渗膜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小于1×10-10cm/s防止油品渗漏引起地下水污染。

2)一般防渗区域防渗措施

本项目消防水池为一般防渗区地面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抗渗混凝土280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抗渗涂层结构1.2mm。采取上述措施后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

3)简单防渗区域防渗措施

站区道路、配电室为简单防渗区地面硬化即可。

经以上防护措施后可有效防止污染物渗漏污染地下水、土壤。综上所述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会对周围地下水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6、电磁辐射防治措施

变电站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变电站内电气设备接地以减小电磁场场强。

变电站内金属构件如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接头、螺栓、闸刀片等应做到表面光滑尽量避免毛刺的出现。

③保证变电站内高压设备、建筑物钢铁件均接地良好所有设备导电元件间接触部位均应连接紧密以减小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

④运行过程中变电站内大功率的电磁设备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将机箱的孔、口、门缝的连接缝密封站区外设置围墙可有效隔绝电磁辐射。

通过以上分析项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变电站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072-2014)规定的限值要求说明本项目采取的电磁辐射防治措施有效可行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2公示本+年产14万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回收再利用制造基地项目—220kV开关站及输电线路工程.pdf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窗口0851-86987058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