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78号建议办理落实情况
发布时间:2025-08-18 09:45:33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字号: 分享: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杨华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乌江源百里画廊”生态文明综合示范带建设的建议》(第678号)收悉。该建议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省人大高度重视,列为2025年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建议。6月23日,王忠副主任率人大代表、办理单位赴实地调研督办。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文化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对建议进行了认真会商研究,结合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与建议代表作了深入沟通交流。现就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概况

(一)乌江源百里画廊概况。乌江源百里画廊位于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交汇处,因20世纪六十年代修建东风水电站而形成。湖区总长62千米,宽度在60米至1000米之间,湖水面积近80平方千米。乌江源百里画廊以其独特的喀斯特高山峡谷地貌著称。东风湖沿途有画廊、崖壁画等景观;化屋景区有化屋苗寨和花都里·化屋度假营地等,湖区内有多个观景台,可欣赏两岸绝美风光。乌江源百里画廊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宝库,还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化屋苗寨保留了独特的苗族风情‌。六冲河水质常年保持在优良(Ⅱ类)以上。

(二)主要问题。经现场调研,一是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总体规划缺失,目前乡村旅游仅停留在村级群众自发组织管理层面,未申报星级景区。二是乌江源百里画廊上下游联动机制与长效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秩序、生态文明管理等尚处于萌发阶段,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管理体系未形成。三是沿线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与管控还不到位,未形成系统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置体系,群众主动参与环保和我要环保的生态文明意识整体不高。四是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衔接还有较大差距,乡村旅游产业、产品和人文要素保障及基础投入与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还不匹配,生态文明综合示范带质的提升任重道远,仍需久久为功。

二、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战略部署,省文化旅游厅正在研究起草《贵州乌江流域水上旅游发展规划(2025-2035)》,拟以织金洞、九洞天为核心,联动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贵阳乌江汇流国际旅游度假区)、1个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区(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区)以及百里杜鹃、慕俄格古城等高市场吸引力与高品牌美誉度景区,丰富旅游线路产品,强化旅游服务供给、提升码头与水陆交通组织效能,构建以贵阳为起终点的“一小一大”两个乌江源水陆联动环线。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区将以化屋基为核心,涵盖黔西市新仁乡、大关镇,织金县大平乡、龙场镇、自强乡、马场镇、纳雍乡以及贵阳市清镇市流长乡、新店镇等东风湖周边区域。

(二)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有序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积极指导毕节市、贵阳市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在黔西市化屋村、织金县马家屯村、清镇市小坡村等区域开展清乱堆乱放、清残垣断壁,改厕、改圈,治理污水、治理垃圾有关工作。今年已安排省级补助资金3.84亿元,支持各地开展16万户改厕有关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试点推进改圈有关工作。二是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十四五”以来,累计安排中央和省级资金逾1亿元,助力黔西市、织金县、清镇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环东风水库区域黔西市19个行政村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73.68%;织金县63个行政村已完成治理2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6.03%;清镇市47个行政村已完成3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78.72%。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安排部署,聚焦“三品一标”,指导地方持续推进辣椒、茶叶、肉牛等12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24年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4.2%,构建产加销贯通、一二三产全链条发展格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03%。积极指导地方科学制定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目前百里画廊沿岸区域以县域为单位制定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正在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

(三)逐步打通交通瓶颈。聚焦资源要素串珠成链、点面结合,加快推动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设,持续开展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安排补助资金5760万元,支持黔西市建成新仁至化屋旅游公路,入选“贵州十大最美农村路”,有力推动当地形成“景区+生态+文化+产业”的乡村旅游产业格局,促进“乌江源百里画廊”生态旅游、乡村致富、经济转型融为一体,助推乡村振兴。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充分吸纳杨华代表提出的有关建议,结合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建议现场调研有关指导意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打算。一是围绕规划编制、业态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对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指导地方提高乡村旅游管理运营水平、强化协调管理等工作。加大旅游产品打造力度,依托织金洞、乌江源百里画廊串联沿岸高质量旅游景区、度假区、特色旅游节点等,推出个性鲜明、体验丰富的水上旅游核心线路,推动乌江源百里画廊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效益。

二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交通实际情况以及地方财政配套能力等因素,科学评估环东风湖两岸三地公路断头路桥梁建设需求,充分研究项目建设可行性,对条件成熟的项目予以支持建设。

三是持续指导帮助地方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有关工作,今年将支持黔西市641户、织金县1004户、清镇市1002户开展改厕有关工作。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及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持续指导地方推进百里画廊沿岸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管控。

四是不断探索拓展“两山”转换路径。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科学提出流域生态保护目标、要求、路径,深入推进百里画廊流域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入河排污口、城市(县城)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等。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流域水功能区划调整,守好保护与发展空间和底线。形成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格局,不断探索产业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助推流域高质量发展。

(二)建议。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建议毕节市政府依托乌江流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推进乌江源百里画廊申办星级旅游景区并逐级升级,逐步打造国家AAAAA级景区。

二是加快完善管理体质机制。建议地方政府在统筹乡村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上,通过规划尽快出台并完善乌江源百里画廊上下协同联动管理体质机制,协同推进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

三是合力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成果。省文化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生态环境厅等省直有关部门积极主动推动乌江源百里画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省、市、县联动整合资金、项目和政策等,力争3至5年时间,逐步从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规划、管理、体制机制、生态文明、意识形态等方面,系统打造美丽乡村“贵州样板”,进一步深化乌江生态文明建设。

2025年7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