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507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25 11:11:43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字号: 分享:

民建贵州省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5076号提案《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进绿色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委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绿色发展有关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厅高度重视第5076号提案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强化部门协作,上下联动会商办理。目前,赤水河干流总体水质稳定达Ⅱ类。现就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高整治站位,持之以恒推进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摆在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高度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省有关领导多次赴赤水河流域调研督导和巡河,开展现场办公并作出指示。今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省有关部门多次到赤水河流域调研督导,推动地方政府及企业切实增强上游意识,落实长江保护法、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多措并举抓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推进治理

一是开展白酒企业专项整治。2020年以前,赤水河流域仁怀市分布有大大小小白酒企业1925家,存在无序发展,管理与生产粗放,生产废水排放不规范等问题。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视问题,充分考虑流域承载力,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白酒企业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先后印发实施《贵州省酱香白酒产业污染防治规范》《仁怀市酱香白酒产业污染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实施白酒企业“三个一批”“四改两建设”,积极构建“酒企改造+分布式园区治污+集中设施兜底”治污体系。截至目前,共清理退出酒企(作坊)632家、窖池8551口,产能6.84万千升;兼并重组660家(酒企/作坊由1925家减至868家),因地制宜实施就地技改,严控“小酒厂(作坊)”,规上企业从95家增至133家。全面推动白酒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二是强化白酒废水处理处置。完成8座集中废水处理厂改造提升,在兰家湾、石坝河等支流溪沟新建5座分布式废水处理厂,企业自建13座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达5.3万吨/日,基本满足仁怀市白酒生产废水处理需求。三是提升赤水河(茅台镇段)水质监测预警能力水平。正在酒企较为集中的石坝河、黄角沟等7条支流溪沟建设35套水质自动监测站,目前已建成自动监控数据平台,正在调试。

三、坚持综合施策,逐步推进补短板弱项工作

一是实施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流域9个县(市、区),已建成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32座,设计处理能力61.98万吨/日。96个乡镇已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处理规模达8.78万吨/日。今年4月,印发实施《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常态化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赤水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二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流域内853个行政村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589个,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9.05%。三是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共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6座,设计处理规模5400吨/日,已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四是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今年2月,印发《贵州省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工作要点》《贵州省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工作手册》;3月印发实施《贵州省2025年碧水保卫战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先后多次采取四不两直、暗访等方式开展督导,指导流域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倒逼有关企业完善和规范运行治污设施,达标排放。流域新增排查出入河排污口204个,新增完成整治134个。五是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今年3月以来,积极指导遵义市从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效能、保持水域岸线干净整洁等方面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已编制完成《遵义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将赤水河流域美丽河湖建设纳入该方案。目前方案已报国家,待国家组织专家评审。六是强化争资争项。今年以来,安排省级资金7000万元,支持流域实施赤水河流域(遵义市境)支流溪沟污染溯源系统建设等5个项目。邀请生态环境部长江局、省环科院等科研机构专家指导流域科学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已谋划仁怀市茅台镇第二生活污水厂工程(二期)等3个项目,通过省级专家审查正按程序推荐进入中央项目库。

四、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初步形成齐抓共治合力

一是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积极探索用水权交易,采取强化顶层设计、明晰初始水权、搭建交易平台等措施,推进用水权改革,推动地方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解决,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指导仁怀市51家白酒企业推进节水改造,将节约水量进行交易,在取水审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29家企业通过用水权交易共获得53万立方米取水量,解决了1万余吨酱香型白酒生产用水,通过用水权交易转换所增产的白酒产值超过10亿元。二是严格林地使用。严格按照《森林法》《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从严审批,加强违法使用林地源头治理。加强与流域重大建设项目对接,建立重大建设项目林业要素保障清单,帮助企业合理选址提前避让生态敏感区域,引导企业依法依规使用林地。三是强化土地供应管理。依托贵州省“一码管地”监测监管系统进行土地供应管理,加强土地供前规划管控、“净地”出让等环节审核。严格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提高项目用地效率,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四是积极调整水功能区划。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五五”国控水质监测断面调整等,对赤水河流域现有水功能区划进行调整,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促进流域绿色发展。目前已编制完成《贵州省水功能区划(2025版)》,正报请省政府审定。

五、强化区域联动,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共治

一是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与四川、云南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日常工作联络、信息资源共享、案件办理、生态修复、业务交流以及新闻宣传等6项司法协作机制。二是建立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推进赤水河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五统一”,在联合交叉执法、联席会商、信息共享、信息通报、监测预警、应急联动等方面充分合作,提高了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效率。三是开展区域联合执法。云贵川三省签署《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合作协议》,聚焦入河排污口、白酒行业、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畜禽养殖场、较大以上风险源,2024年联合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执法检查。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厅将充分吸纳贵委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强化上下游和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绿色发展。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保持战略定力,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纳入贵州省“十五五”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严格开发强度管控,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不断完善综合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配置。

(二)深化白酒行业整治。一是优化布局。按照《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区保护规划》,持续开展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产业规划、污染防治要求等,引导白酒产业科学合理布局,避免白酒产业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二是推进清洁化能源替代。全面推广白酒企业“油改气”“油改电”改造,探索酒糟甲烷发电等碳中和项目。三是深化白酒企业行业兼并重组工作,同时完善用地、环评、排污许可、取水许可等手续,促进白酒产业规范有序发展。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站强化预警,严格环境监管,督促有关企业规范运行白酒废水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

(三)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一是加快出台《贵州省深入推进城市(县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进流域内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建设和完善。二是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指导各地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维护,推动设施长期有效运行。三是加快推动大方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四是持续指导地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减量等工作。

(四)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一是深化流域用水权交易改革。继续加强流域内节水工作指导,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充分挖掘盘活水资源存量,积极培育各类用水权交易市场,强化用水权交易事中事后监管,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理,切实维护正常交易秩序。二是积极向生态环境部对接汇报,争取加快出台赤水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保护。三是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深化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五统一”,形成共管共治强大合力。

2025年6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