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界:
你界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 科学管控 破解秸秆禁烧难题的提案》收悉。感谢你委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学法普法,依法行政照章贯彻落实”的建议
为扎实推进秸秆禁烧各项工作,我省通过普法宣传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划定禁烧区域、落实基层减负政策等举措,推进建立科学化、法治化、人性化的秸秆焚烧综合治理体系。一是多措并举开展普法宣传。全省多地通过组织专题法律知识讲座、发放普法宣传手册、在社区和农村设置宣传栏、利用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平台播放公益广告等形式,深入基层普及秸秆禁烧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重点针对农民群体进行精准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环保自觉性,确保秸秆焚烧分区管控政策落到实处。二是依法划定禁烧区。2024年11月,我厅会同有关单位依照《贵州省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区域划定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贵州省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划定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林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为秸秆禁烧区。三是落实为基层减负有关要求。我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进一步改革完善考核办法,让基层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上,更好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二、关于“科学论证规划,引导有序试点解除禁烧”的建议
我厅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原则,创新构建秸秆禁烧与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通过“政策定制—区域管控—动态监测”三维联动,推动秸秆治理从末端管控向源头防治转变。一是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我厅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如安顺市制定《安顺市秸秆禁烧管理办法》《安顺市重点区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通过精准管控、政企协同、科技赋能“组合拳”,2025年5月收储油菜秸秆1.1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实现秸秆变废为宝、空气质量改善的双赢局面。二是科学划定禁烧区。我省秸秆禁烧区是在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秸秆禁烧有关要求基础上,统筹考虑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及加强森林防火等需求,充分结合各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环境空气质量管控需求、区域气象条件及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划定。三是强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省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通过“一官两微”等渠道,实时公开各市(州)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主要污染物浓度等关键数据,提高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我厅建立“日监控、周分析、月调度、季汇总”环境空气质量日常监管机制以及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适时通报双预警机制,加密开展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余量、短临滚动预报,及时提醒、指导相关市(州)开展污染天气应急处置。
三、关于“加大财政奖补,引导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
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围绕“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职能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加大补贴力度。2021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资金1.8亿元,在多地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支持建立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积极争取省级资金,用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补助,提高秸秆主体收储积极性,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二是强化技术支撑。省农业农村厅组建秸秆综合利用专家团队,重点对我省3大类5个品种秸秆利用开展研究;结合我省实际,分区域、分品种、分用途研究制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19种;发布《贵州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程》。三是强化主体培育。按照“农用优先,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大力培育牛羊养殖企业和家庭牧场,通过“以用促收”推进秸秆收储利用。同时,拓展农机合作社功能,增添补贴适宜机具,开展一业多态服务,在玉米、水稻、油菜、高粱等收获的同时一并开展秸秆打捆回收服务。近年来,共培育收、储、运、加工等市场主体1298家。
四、关于“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群众根深蒂固的认识”的建议
我省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抖音等平台,发布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小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播放量达30万余次;相关工作在国家级媒体报道10余篇、贵州新闻联播报道3次。省农业农村厅连续两年收集发布全省秸秆综合利用主体需求信息,方便广大群众、农业经营主体等及时准确了解秸秆需求,畅通收储渠道;在夏收、秋收等农作物收获重点时段,组织召开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现场演示及培训;结合揭榜挂帅、科技特派等工作,组织农技人员分片区开展培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作物秸秆焚烧有关工作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利用疏、禁烧堵”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探索更科学化、人性化的禁烧区管控措施。
再次感谢你委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如果有进一步的意见或建议,欢迎随时与我们沟通。
2025年6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