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环境保护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和《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现将1994年贵州省环境状况公告如下: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
1994年,全省废气排放总量2460.88亿标立方米。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76.89万吨,与上年相比增加4.4%,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2.29万吨,占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1%,与上年相比增加6.4%;烟尘排放量36.94万吨,与上年相比增加6.6%,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24.17万吨,占全省烟尘排放量的65%,与上年相比增加2.3%;工业粉尘排放量15.6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2)废水
1994年,全省废水排放量4.29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4.9%,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77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7.0%。外排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的有2.01亿吨,外排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总量19.16万吨,其中含汞、镉、六价铬、铅、砷、氰化物94.18吨,砷和氰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24.1%。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249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3.05%。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的工业固体废物有10万吨,其中粉煤灰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倍和6倍。工业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13290万吨,占地975公顷。
2.环境质量
(1)大气
1994年对省内八城市环境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在76~389微克/立方米之间,其中贵阳市389微克/立方米,安顺市312微克/立方米,凯里市274微克/立方米,都匀市265微克/立方米,遵义市165微克/立方米,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贵阳市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下降10.3%,但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59倍,是全国污染严重的城市之一。
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在124~384微克/立方米之间,遵义、六盘水、贵阳三城市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遵义市、六盘水市分别超标0.28、0.22倍。
大气中降尘年月平均值在5.32~16.93吨/平方公里·月之间,遵义、都匀、贵阳、凯里、毕节、铜仁、六盘水七城市均超过国家南方城市控制标准,其中遵义市超标1.21倍。
1994年黔中地区仍为酸雨严重地区,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4.22~5.28,降水pH年均值低于5.6的有都匀、遵义、安顺、贵阳、凯里、六盘水六城市。酸雨频率大于70%的是遵义、凯里、都匀、贵阳四城市,其中遵义市酸雨频率达91.43%。
(2)水域
1994年,全省流域水系干流水质基本保持良好。流经城市和工矿区附近的二、三级支流,贵阳市南明河、遵义市湘江、都匀市清水河、凯里市清水江、毕节市倒天河的中、下游河段水质污染较严重,主要污染物为亚硝酸盐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挥发酚等。
1994年,乌江水库水质保持良好。红枫湖(北湖部分)、百花湖发生特大污染事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1994年,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和凯里五城市开采地下水(不含农灌用水)15007.80万立方米,五城市地下水检测的19个项目中,有16个项目出现超标,超标率达84.21%,与上年相比增长21.21%。由于布井不尽合理,分布于贵阳、遵义和六盘水市水城盆地的数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范围仍呈逐年扩大趋势。
(3)城市噪声
1994年,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毕节、兴义七城市交通噪声污染严重,71.4%的城市平均等效声级高于70分贝(A),其中遵义、贵阳两城市平均等效声级为81.82分贝(A)、72.28分贝(A)。与上年相比,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呈明显加重趋势;遵义、安顺、毕节、贵阳四城市的居民文教区噪声和贵阳、六盘水、安顺三城市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污染严重,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均超过国家标准。
3.污染事故
1994年全省发生环境污染事故98起,比上年增加11起。其中特大事故5起,重大事故13起,较大事故7起,一般事故73起。在环境污染事故中废水污染事故41起,废气污染事故50起,固体废物污染事故1起,其它污染事故6起。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99.5万元。
(二)生态环境状况
1.森林
1994年全省有林地面积260.28万公顷,林木蓄积量137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4.8%。
1994年全省发生森林火灾329次,受害森林面积288公顷,受害率0.11‰,与去年相比,火灾次数下降48.2%,受害面积减少69.8%,受害率下降0.025%。全省发生森林病虫鼠害面积2.4万公顷,比去年上升12.1%。
1994年全省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平方米,比去年减少0.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8.2%,比去年下降0.3%。
2.土地
1994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7.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3.6%。
1994年发生滑坡、地陷、泥石流284处,毁坏田土66.95万亩,冲坏山塘1288个,毁坏公路4505处,计1486.29公里。主要发生在六盘水市、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
3.自然灾害
1994年3至10月全省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241.51万亩,其中:旱灾681.81万亩,水灾423.89万亩,风雹灾562.27万亩,霜冻83.36万亩,病虫害433.41万亩,其它56.77万亩;成灾面积为1441.8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减产3成以上至绝收的面积达1127.27万亩。
二、环境保护工作
1994年全省的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的战略计划,探索使贵州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一)环境法制建设
1994年,由省人民政府颁发及其经批准颁布的环境保护行政规章4件。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由贵阳市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1件,贵阳市人民政府颁发及其经批准颁发的环境保护行政规章4件。全省已颁发施行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20件。
1994年全省进一步加大了环保执法的力度,省和各地、州、市都开展了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在执法检查中采取了查处并重的方针,取缔了200家生产和经营国家明令禁止项目的企业;对57家高能耗、低效益又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迁;对250多个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了处罚,处罚金额共70多万元。
(二)防治环境污染
1994年全省应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733项,其中省级19项,地市级68项,县级646项。已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610项,执行率83%,比上年增加15%。其中省级19项,执行率100%,比上年增加16%;地市级61项,执行率90%,比上年下降10%;县级530项,执行率82%,比上年增加19%。
1994年全省应执行“三同时”的建设项目277项,检查项目中已执行“三同时”的241项,占应执行“三同时”的87%,执行率比上年增加45%。其中省级执行率91%,地市级95%,县级86%。
1994年全省应完成的限期治理项目18项,当年完成16项,占当年应完成数的89%。
1994年全省企事业单位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资为6950.9万元,比上年下降13.86%。当年安排的治理项目460个,当年竣工414个。当年竣工项目新增设计处理废水能力43379吨/日,处理废气能力350万立方米/时,处理固体废物能力751762吨/年。
1994年全省工业废水处理率为78.2%,处理达标率为39.9%;工业燃料燃烧废气消烟除尘率为85.8%,比上年提高2.9%;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废气净化率为53.8%,比上年下降3.7%;工业二氧化硫的去除率为17.7%;工业窑炉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5%;工业粉尘回收量35.9万吨,比上年下降7.16万吨;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达标率为56.3%,比上年增加6.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23.8%,比上年增加0.8%;“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为22488.3万元,比上年增加10.2%;利润为3716.2万元,比上年增加19.1%。
1994年全省生活垃圾清运量106万吨,粪便清运量8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7%,比上年增加了1.5%。全省城市气化普及率为16.8%。
1994年全省收到群众反映环境污染情况的来信1302封,当年处理1169封;接待来访2459人次,涉及环境污染问题532项,当年已处理532项。
(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994年全省城市都已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并签订了第二届环境目标责任书。
毕节地区开展县级推行环境目标责任制的试点工作。
(四)保护生态环境
1994年全省完成造林34.09万公顷,为年计划的127.85%;封山育林新增面积32.35万公顷,为年计划的161.74%。造林面积核实率为98.84%,合格率为86.18%;封山育林面积核实率为99.32%,合格率为96.72%。
1994年全省防治森林病虫鼠害面积1.754万公顷,为病虫鼠害发生面积的73%,比去年增加2.86%;受理各类森林案件3120件,查处结案2759件,综合查破率为88%。
1994年全省新建生态农业试点845个,其中生态农业试点县1个,生态农业试点乡3个,生态农业试点户841个。全年完成节柴省煤灶20.02万户,新建沼气池3615口。
到1994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面积为1030万亩。
1994年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5万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78万公顷。
到1994年底全省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6个,总面积23.03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3%;全省现有公园34个,面积1472公顷;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3个,森林公园4个。
199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了《贵州省林地管理办法》,全省开展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编制“九五”森林采伐限额。
(本公报由省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建设厅、民政厅、地矿局、土管局、环保局、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资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