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辐射监管队伍能力建设调研
领题人:黄 琼
参与人:刘伶俐 薛进朝
为推进基层核与辐射监管能力水平的整体提高,贵州省辐射环境监理站于2016年开展了对贵州省辐射监管队伍能力建设的调研工作。在全省各市州核与辐射监管机构的配合下,调研工作顺利进行。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全省各市州核与辐射组织机构、人员组成、仪器设备、监测能力、监管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摸底,进一步掌握我省各市州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基础能力建设情况,为下一步实地调研工作奠定基础。
一、全省辐射监管能力基本情况
截止2016年9月,我省除省级辐射站外,共有4个市州成立了具备相应监测及监管能力的辐射监管机构,分别是:贵阳市辐射监理站、遵义市辐射环境监测站、黔东南州辐射站、铜仁市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现将贵州省辐射监测机构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贵州省辐射环境监理站
贵州省辐射环境监理站成立于1987年1月,为贵州省环保厅直属的正处级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电磁科、电离科、废物库管理科、技术研究科等五个部门。现有职工30人,其中正式在编职工18人,合同工12人。3人为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20人持国家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监测技术上岗证。
2000年首次通过省级计量认证,2013年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及增项认证。目前通过认证的监测项目达50项。专业监测设备100余台(套),实验室面积1200平方米,特种技术车辆5台。
省级辐射站承担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运行;全省辐射安全监管;检查辐射项目“三同时”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辐射项目环境现场监督检查;放射性废物管理;制定辐射环境事故应急措施;开展辐射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承担辐射环境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突发事故应急及群众投诉处理、辐射环境及涉源单位执法检查等政府指令性工作。
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1.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对全省26个省控点,39个国控点进行现场监测、采样、样品分析及数据上报与审核,编制完成每年的贵州省辐射环境质量报告及简本。
2.对276尾矿库、761矿、贵州省城市放射性库物库、国家级Ⅰ类源金农辐照厂,省级7个Ⅰ类源,10个Ⅱ类源开展监督性监测,并接受了西南核与辐射监督站的督查。
3.对贵州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进行管理及各单位放射性废物进行收贮和管理。
4.监管全省核技术利用单位及对省级审批辐射环境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情况开展执法监督及监测技术把关工作。
(二)贵阳市辐射监理站
贵阳市辐射监理站成立于2012年7月,为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所属正科级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属原贵阳市环境保护局下属单位),2013年11月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范围,有事业编制15人,现在编13人。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辐射安全日常监督管理、现场执法、辐射验收监测、辐射项目技术把关、居民辐射投诉处理、核应急处理、参与核反恐工作和伴生矿管理等工作。站内设综合科、执法科、信访科、监测室和实验室5个科室(其中实验室拟于十三五期间筹建)。现有办公用房5间,其中设备室1间、放射源监控平台用房2间,总面积约170余平方米;有辐射监测设备27台套及部分个人防护设备,设备总金额为900余万元,基本满足辐射安全执法和辐射监测工作需要;有一台环保部配发的特种技术车辆(辐射应急监测车)。
贵阳市辐射监理站自成立以来,通过调动、绿色通道引进、公开招考等方式不断充实队伍,在编人员13人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8人,涉及核与辐射防护、环境工程、化学、法律、行政管理等专业。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人,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6人。
为加强队伍建设,贵阳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组织监管人员参加环保部、省环保厅、省辐射环境监理站、市生态文明委等部门组织的培训,同时邀请国家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中心、省辐射监理站有关专家到现场授课、培训和指导,监管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1.贵阳市辐射监理站严格把关,负责市级审批辐射项目的技术审核工作,确保辐射安全许可持证率100%。废旧闲置放射源强制收储率达100%。
2.严格执法,认真履行辐射安全监管职责。在2016年开展的环保风暴行动中,贵阳市将“黑辐射”列入八大严厉打击对象,针对电磁辐射项目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贵阳市还采取联合执法、新闻媒体曝光等形式规范企业行为。处罚一家,影响一个行业,规范一批企业。
3.认真履职,做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为加强辐射环境管理,于2014年7月启动实验室资质认证(首次)工作,并于2014年11月获得电离及电磁两大类11个参数的计量认证资质,同时本着“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认真开展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验收监测工作。妥善处理辐射环境投诉,维护社会矛盾,强化演练,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实战能力。
4.强力推进贵阳市放射源全天候监管平台体系建设。为汲取南京放射源丢失事故经验教训,切实加强全市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解决管理难点,结合贵阳市实际,于2014年12月开始建设放射源全天候监控平台,采取三级管理机制(市级、区县和业主监管)及各类监控方式(GPS定位,确保移动源的路线轨迹监控、剂量监控、门禁监控、视频监控,采取时间、距离监控和数据异常报警)对放射源进行全天候24小时监控。
5.编制年度辐射环境质量报告。为掌握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自2014年以来,每年对全市辐射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并编制贵阳市辐射环境质量报告书。目前,贵阳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三)遵义市辐射环境监测站
2010年底根据市编办的批复,遵义市成立辐射环境监测站,与遵义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合署办公,核定事业编制10名。遵义市监测站是在全省监测系统中最早开展辐射监测工作的监测站。遵义站监测业务用房500平方米,辐射自动监测站房面积20m2。其中行政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
目前拥有辐射专业人员2名。有8人参加辐射专业岗前培训(含监测站人员),并获得上岗证书。于2013年初取得辐射监测资质,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认证项目有γ外照、αβ表面沾污、工频、射频、个人剂量率、氡及氡析出率,共计7个项目。
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从2014年下半年开展辐射监测工作以来,累计接受投诉及委托监测两百余家,完成监测报告186份。业务涵盖医疗卫生、通信基站、输变电、工业探伤及伴生矿等的辐射场所环境监测。2015年下半年利用省厅的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遵义站购置一台低本底αβ测量仪,并已开展水中放射性实验室监测分析,成为市州环保系统内首家拥有放射性实验室的单位。2014年遵义站还派人参加了贵州省环保厅组织的西南五省(市)辐射监测技术交流暨陆地伽马辐射剂量率、氡浓度测量比对,提高了我站业务能力及队伍建设。
(四)黔东南州辐射站
黔东南州辐射环境监测站成立于2011年5月,是黔东南州环境保护局下属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我州辐射监督管理的技术支持单位。
目前,有技术人员5人,高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4人。内设综合室、质量技术室和监测室。拥有电离辐射监测和电磁辐射监测两大类设备,其中电磁辐射监测设备2套:电离辐射监测设备8台(套)。2014年4月通过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具备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噪声等三大类共11个项目的监测能力。
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2014年下半年开始对凯里市城区辐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测项目3个:环境空气中氡浓度、环境地表γ剂量率、射频电场强度,监测频次为1次/季度;2015年持续开展凯里城区辐射环境质量监测;2016年度在凯里城区新增了累积剂量监测项目,并且启动黔东南州15县及凯里经济开发区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监测项目2个:环境地表γ剂量率、射频电场强度,监测频次为2次/年。初步了解了州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积累了辐射环境水平数据。
自通过资质认定后,黔东南站积极开展核技术应用项目委托监测工作。2014年签订委托监测合同40份,完成Ⅲ类射线装置监测46台,职业外照射人员个人剂量监测80人次及4家移动通信基站的监测工作;2015年签订委托监测合同114份,完成Ⅲ类射线装置监测145台,职业外照射人员个人剂量监测64人次。2016年核技术应用年度评估监测工作开展顺利。
协助贵州省辐射环境监理站完成黔东南州变电站、基站验收监测工作,配合我州县市环保局开展辐射源监督检查工作。
(五)铜仁市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铜仁市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于2010年12月29日由铜仁地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下文成立,2011年4月正式组建,现有编制11个,在编人数11个。中心有辐射检测车一辆,副高级工程师3名,中级工程师3名,助理工程师3名,工勤人员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1名为核技术及应用专业。
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1.开展了辐射安全大检查,分别对铜仁市范围内的12个区、县积极开展大检查工作。
2.完成了2013-2015年度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安全与防护的年度评估工作。
二、开展辐射监管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目前,贵州省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共计2251家,其中145家涉源单位,在用放射源总数为1004枚,其中Ⅰ类源59枚,Ⅱ类源46枚,Ⅲ类源5枚,Ⅳ类源399枚,Ⅴ类源495枚。全省共有14家乙级或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单位,1家放射性药物生产及销售单位;全省共有2137家射线装置单位(其中31家既涉源又涉射线装置),共有射线装置2734台,全部为Ⅱ、Ⅲ类射线装置。针对我省监管企业的实际情况,辐射监管的工作任务艰巨。目前,全省仅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具有相应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绝大部分的基层环保部门由于缺乏资金和人员,给我省的辐射监测和监管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难度。针对实际情况,省辐射站积极探索新方法,创新思路,创造性的开展了一些措施,以便更好的服务我省的辐射监管工作:
(一)为加强对我省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规范其从业行为,提高其出具的监测数据准确性、真实性,更好地为全省辐射环境管理服务。省辐射环境监理站于2016年5月在金阳召开贵州省辐射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班。全省共14家基层辐射监测站及社会监测机构80余人参加了辐射监测技术学习培训,组织参会的学员前往清镇红枫湖开展宇宙射线现场比对。各监测单位就现场测量和数据处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了讨论和交流。现场测量比对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升了我省辐射环境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平,充分验证了各单位的辐射监测能力,也给各单位提供了向同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加大辐射监测和监管的装备投入,省环保厅牵头向国家环保部申请专项经费,为省级辐射站及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辐射站购置了专业的辐射监测仪器及辐射监测应急车辆,提升全省辐射监测能力。同时,我站积极与各大高校签订毕业生实习合作协议,为实习生提供学习岗位,提前为辐射监测储备人才。
(三)开发新的监管平台,优化管理方式。为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和帮助,督促企业自我完善。
省辐射站在全国辐射监测系统内率先开发“核与辐射监管系统”,对全省79家省管核技术利用单位年度评估报告进行网络建档、审核。通过建立完善核与辐射监管渠道,加强与核技术利用单位的沟通,增强各核技术利用单位的环保及安全意识。通过建立全省年度评估QQ群管理群和核与辐射监管系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对全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仁怀市、威宁县年度评估审核人员开展业务帮助、指导,形成了从企业→县环保部门→市(州)环保部门→省环保厅较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通过走访市(州)、县,对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凯里市、福泉市、沿河县、玉屏县、台江县年度评估审核人员开展技术指导。
2016年完成“贵州省核与辐射移动执法系统”的建设、调试,预计2017年投入运行。该系统的运行,将进一步提高全省辐射监管工作的现场执法手段及能力,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更加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目前,全省辐射监管系统队伍仍存在人员不足、设备不全落后等情况,相信在上级政府党委的领导下,我省辐射管理为逐步得到相应的改善,会更好的服务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