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主题教育工作中,省生态环境厅围绕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这一重点工作边检视问题边整改落实,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相继通过查用真实系统、与建设单位座谈、召开专题会、调研讨论等多种方式,认真查找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早在2015年,原省环境保护厅就提出“发展大数据,构建环境管理‘千里眼、顺风耳、听诊器’”的总体构想,环保云成为全省最早一批“7+N”朵云之一。2016年,原省环境保护厅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试点的单位之一。近年来先后建设了环评审批三级联网系统、核与辐射监管系统、环境信用系统(一、二期)、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和机动车环保信息管理系统等一批业务信息系统,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但在使用和系统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数据不贯通,使用效率不高等。
结合主题教育工作,经认真检视,我厅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大数据与环境管理融合的认识还不到位;二是生态环境大数据统筹规划不够,各个业务系统独立建设,缺乏整体设计,相互间连通性较差;三是建设需求不明确,部分业务系统对业务需求并没有梳理清楚,对环境管理工作支撑不够。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已建环境管理业务系统“烟囱”林立,彼此关联度低,数据标准不统一,系统建设缺少系统性、整体性。
下一步,我厅将针对查找出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入手,做实微观,采用最先进理念和前沿技术,打破信息化建设的固有模式,做好既充分利旧又着眼融合的集约智能、纵横联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弹性升级的顶层设计,按照轻重缓急、实用好用原则,以环境质量变化的精准识别和环境安全有效监管的应急响应为切口,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