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2016年8月1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发布时间:2016-08-01 09:22:12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字号: 分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丁页5井钻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等8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6年81日-2016年87日(7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85571099、86987058(行政审批大厅)

  传  真:0851-85570802

  通讯地址:贵阳市遵义路59号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

编:550002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

评价机构

基本情况

环保执行情况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丁页5井钻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习水县寨坝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丁页5井钻探工程包含钻前工程、钻井工程、储层改造测试三部分:

钻前工程:丁页5井场长130m,宽60m;排污池容积3000m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内采用混凝土墙分隔形成2000m3的废水池、500m3的泥浆池和500m3的岩屑池;修建一个2000m3的清水池;在井场外西侧(距井口130m)和东侧(距井口95m)各修建1个300m3的放喷池。利用5.5km合心村水泥路,改弯拓宽4处,总计绕行道路1.8km,新建井场公路580m,碎石路面。项目总占地面积15440m2

钻井工程:导眼井+水平井井型,主探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页岩气层,全井段垂深3700m,斜深5396m,水平段长1500m。导眼井段采用水基泥浆钻进,水平井段采用油基泥浆钻进,套管射孔完钻。

储层改造测试:对完钻的水平井段实施分段压裂(100m/段,共计约15段)储层改造。压裂方式采用水力压裂,压裂液由破乳助排剂、活化剂、支撑剂等构成。待储层改造(压裂)完成后开井返排压裂液,返排结束后对水平井段进行测试放喷定产。

因本井为区域页岩气井预探钻探过程,仅为钻井、储层改造测试施工,不涉及气井地面采气集输运营期。本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环保投资373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12.43%。

 

(1)钻前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少。施工机械车辆燃油废气量很少,散排。区域内居民分散,扬尘、燃料废气对居民生活影响小,只在施工期产生,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小。

本项目施工队伍在当地居民家中吃住,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居民家的生活污水系统,如厕所等,用于农业灌溉,无排入环境的生活污水。

施工噪声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由于本项目钻前工程施工量小,且施工时间短,施工噪声对区域声环境影响小。

钻前工程设计中考虑将表层土土石方临时堆放在井场南侧的山沟地内,完钻后部分用于回填排污池和放喷坑等池体,并作表层的覆土复植用,完钻后对临时堆存场地进行复垦。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测试放喷管线出口位置修建放喷池。对固化后的排污池表面覆土回填,种植普通草本植被绿化恢复生态,应在固化池设置标志,禁止用于种植深根植物。井场表面铺一层碎石有效地防止雨水冲刷、场地周场围修临时排水沟,井场挡土墙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堆放表层土堆场应该覆盖土工布或砂浆抹面减少水土流失。土方临时堆放场位于场内地势低洼处,设置挡土墙减少水土流失。完钻后部分弃土及表层土用于回填、复垦,然后弃土堆放平整,夯实,需要改良土壤达到复垦要求。

(3)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钻井过程中废水经排污池收集贮存,完钻时钻井废水总量为206.33m3贮存于排污池的2000m3废水池内,完钻后全部回用于储层改造阶段的压裂液调配用水;压裂返排阶段返排液经自建返排液处理站处理:调节池+絮凝沉淀+气浮除油+砂虑+离子交换+UF超滤系统+反渗透系统,处理规模为120m3/d,处理后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其中氯化物(以Cl计)能够达到《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13)一级标准后,经管道自流外排小台溪浓水灌装收集用于钻井泥浆和岩屑现场无害化整体固化所需的混泥土调配水用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农用,不外排。

(4)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钻井全过程采用了套管固封井身,避免井筒内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环境。同时表层钻井泥浆采用水和膨润土为基础的水基钻井泥浆,钻井介质较清洁,污染物少,属无毒无害物质。

井场内采取防渗措施,废水渗透进入表层冲积土的量很少,本项目排污池采用防渗处理,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同时在井场四周设置井界沟和清污分流水沟,严防场地废水污染物流出厂界。

(5)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钻井作业期间柴油机和发电机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NOX、SO2、颗粒物排放浓度和速率达标,由于功率大,持续时间长,排放量较大。柴油机自带排气筒距离地面约6m。

(6)声环境环境保护措施

井场公路运输车辆少,为农村区域,夜间一般不运输,道路周边居民少,交通噪声的影响小。针对3#居民夜间影响超标的问题,评价提出应在场地临近3#居民一侧设置隔声围墙等措施使夜间噪声达标,或协商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取得居民谅解,避免环保纠纷。同时居民意见更倾向于协调补偿方式。

(7)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水基钻井泥浆和岩屑分别堆放在排污池的沉砂池和岩屑池中,完钻后对泥浆和岩屑进行压实、固化、覆土回填处理。

污水处理系统浓水罐装收集,用于钻井泥浆和岩屑现场无害化整体固化所需的混凝土调配水用水,不外排。污水处理系统压滤泥饼含水率需低于60%,并在岩屑池内进行无害化整体固化填埋处理。

井场和生活区生活垃圾存放在垃圾箱内,定期统一收集按照寨坝镇环卫部门要求妥善处置。

钻井过程中发电机、柴油机等设备产生的废油由站内设置废油桶集中收集,交有专业处理资质单位回收利用。

三、公众参与意见

工程进行了一次现场公示和一次网上公示,没有反对意见;发放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发放团体调查意见10份,收回10份,没有反对意见

四、其它部门意见

遵义市环保局对报告书出具了预审意见(遵市环函【2016】215号),同意报告书的相关污染防治措施。习水县环保局对本项目所需总量进行了分配(习环控函【2016】1号)。

2

织金县熊家场乡宝寨坡铅锌矿(延续、变更)原矿开采项目

织金县熊家场乡大寨

广西化达锌业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大学

织金县熊家场乡宝寨坡铅锌矿(延续、变更)10万t/a原矿开采项目,位于织金县熊家场乡大寨,为延续、变更矿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以黔国土资矿管函〔2016〕392号同意备案,矿山采用地下开采,建设规模10万t/a。矿山划分为两个采区,采区开采顺序为一采区→二采区。矿山铅矿石资源储量154.61万t,伴生磷矿石资源量2.228万t。矿山铅矿可采储量77.90万t,开采规模10万t/a,服务年限9.0年。

矿山开采时新建场地有风井场地、废石场,主平硐工业场地利用原宝寨坡铅锌矿2号井工业场地扩建而成。矿山采用主平硐开拓系统,人工装药爆破,采用房柱采矿法,空场法处理采空区。

(1)施工期:施工污废水设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对施工场地和道路采取洒水降尘;场区道路硬化及绿化;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细颗粒物料运输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⑷废油漆桶、废油料桶等危险废物送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包装材料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堆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2)营运期:①地表水:井下开采建议矿坑水处理站采用“调节池+絮凝沉淀+过滤+部分消毒”处理工艺处理矿坑水,处理后水质达到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直接排放限值要求(Fe达到DB52/864-2013《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要求。处理后的矿坑水一部分经消毒后回用于坑内凿岩及防尘用水、各场地防尘、绿化用水,其余部分处理达标后进入排放水池自流排入歹阳河。②地下水:矿坑水正常排放、主平硐工业场地污废水及废石淋溶液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小。③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声环境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从声源上控制,选择低噪声设备,采用吸声、消声技术,对于空气压缩机、水泵、风机等设备安装时,采取设置隔振垫、减振器以及弹性支撑等措施。水泵的吸水管道上和出水管上装设软性连接装置。④固体废物防治措施:井下掘进废石送废石场场堆存。矿坑水处理站产生污泥作为矿石回收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及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废机油送危废暂存间贮存,定期送往有资质危废处置中心处置。⑤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矿石堆场、废石转运场和废石场无组织排放的粉尘采取洒水防尘措施后影响小;主平硐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周围设置围墙,以减少风力扬尘的影响;

公众参与情况:采取当地现场张贴公告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共发放个人调查表105份,团体调查表13份,99%的被调查个人和100%的被调查团体支持项目的建设,无反对意见公

相关部门意见:(1)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以黔国土资矿管函[2016]392号对开发利用方案予以备案;(2)毕节市环保局对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意见。

3

贵州神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兴义市雄武乡兴发煤矿15万t/a原煤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黔西南州兴义市雄武乡

贵州神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兴义市雄武乡兴发煤矿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兴发煤矿为证照齐全的生产矿井,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雄武乡新寨至箐脚一带,辖属兴义市雄武乡。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为1.2684km2,生产规模15万t/a。本次环评主要完善煤矿15万t/a生产规模的环评手续。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划分为一个水平、二个采区开拓全井田,水平标高+1600m。首采区为一采区,首采煤层为C17号煤层。

本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目前采用炮采工艺。现有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用抽出式的通风方法。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1609以下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和管理、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不易自燃设计和管理。

矿井地面设施占地2.45hm2,本矿井原煤销往云南滇东发电厂。

矿井采用S1泉点作工业场地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环评要求经工业场地井下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井下水作矿井井下及地面生产系统用水水源。

目前使用1台0.5t热水锅炉供热,环评要求取消燃煤锅炉,改用电能或空气能热水器供热。

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在工业场地建10kV变电所,矿井采用10KV电源供电,两趟分别引自35KV捧乍变电站10KV线路不同母线端。

矿井职工在籍总人数为340人,出勤人数为247人,设计年工作日330天, “四六”工作制,矿井全员效率2.1t/工。本项目建设总投资3389.21万元,环保工程投资583.6万元,占项目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为17.22%。

 

(1)水污染防治措施

矿井水:矿井水经主平硐排出自流进入矿井水处理站采用“调节+混凝沉淀+过滤+煤泥压滤+部分消毒+部分深度处理”工艺经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对工业场地生活污水进行管网收集,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外排。工业场地淋滤水:设置煤泥水收集边沟,将工业场地淋滤雨水收集后自流进入矿井水处理站调节池与矿井水一并处理复用或外排。排矸场淋溶水:矸石淋溶水经淋溶水池沉淀处理后排放。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取消燃煤锅炉,改用电能或空气能等清洁能源,消除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完善储煤场、装车场地、矸石转运点、筛分车间等无组织分散产尘点喷雾洒水设施,降低无组织粉尘产生量。排矸场内矸石及时外运综合利用,加强喷雾洒水降尘,堆存过程中采取压实、覆土等措施降尘,在堆置场四周绿化、设置防风林带。厂区内进场公路定期清扫洒水,保持路面清洁无积灰,对进场运输车清洗后入场。加强场区内外绿化建设,阻尘、滞尘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在现有降噪措施基础上主要采用减振、吸声、消声、隔声等噪声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同时加强场地内外绿化等措施。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矸石运往排矸场堆存,同时积极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矸石分层压实堆放,排矸场周围绿化减少随风起尘。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至当地环卫部门认可的地点进行定点处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干化后及时清运定点处理。矿井水处理站产生的煤泥经压滤后可掺入原煤外售;机修车间废机油在废机油暂存间暂存,定期将废机油送往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公众参与情况:项目进行了一次现场公示和一次网上公示并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共收回个人调查表95份,团体调查表10份,97.89%的被调查个人和100%的被调查团体支持项目的建设,无反对意见。

相关部门意见:(1)贵州省水利厅出具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黔水保函〔2015〕168号);(2)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意见(州环预审〔2016〕06号)。

4

遵义市红花岗区礼仪镇统子窝锰矿(扩能)

遵义市新蒲新区礼仪社区民主村

遵义天磁锰业(集团)统子窝锰矿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遵义市红花岗区礼仪镇统子窝锰矿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礼仪社区境内,项目现有生产规模为3万t/a,矿区面积为0.115km2,开采深度:+880m~+600m,隶属于遵义天磁锰业(集团)统子窝锰矿有限责任公司。因该矿生产规模未达到现行规定的最低准入标准5万t/a,且现有井口标高超出已批准的开采标高上限,现业主决定对该矿进行扩能扩界,扩能后矿区面积不变,开采深度由原来的+880m~+600m变更为+915m~+600m,建设规模扩建为5万t/a,服务年限6年。

项目扩能后将利用现有工业场地改造后作为扩能后工业场地,利用现有风井场地改造后作为扩能后的一采区风井场地。对现有主斜井改造后利用,对现有回风斜井改造后利用为一采区回风斜井,新增二采区回风斜井及二采区风井场地。

项目扩能后仍设计采用地下开采方式进行锰矿开采,全矿山划分为两个采区,Ⅰ号矿体即为一采区,Ⅱ号及Ⅲ号矿体为二采区。其中一采区共分4个中段,二采区的Ⅱ号及Ⅲ号矿体均划分3个中段。采区间开采顺序为一采区→二采区。矿体间开采顺序为Ⅰ号矿体→Ⅱ号矿体→Ⅲ号矿体。采区内采用下行式开采,中段内遵循后退式开采,即由矿体边界向中部推进。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结合矿山以往生产过程中均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的经验,设计确定沿用浅孔留矿采矿法进行矿石开采。阶段高度一般取30m,以一个阶段两个采场同时生产,达到年产5万t的生产规模。

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33.41万t;设计可采储量27.27万t。矿区内锰矿石属热液喷流沉积型矿床,主要为碳酸锰矿石,原生矿石品位Mn%含量16.55~21.50%,以II品级锰矿石为主。项目不设选矿厂,开采锰矿石运出地面进入堆矿场,采用汽车直接外运至所隶属的遵义天磁锰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电解锰厂进行电解金属锰。

矿坑通风采用机械抽出式,进风巷为主斜井,回风斜井作为专用回风井。

项目生活用水通过与统子窝村寨联合修建的高位水池提供,采用处理后的矿坑水作井下及地面生产系统防尘、绿化用水水源。矿区采用电能供热,不设燃煤锅炉。

矿山在籍总人数65人,出勤人数52人,年工作日330d,全员效率2.33t/工。

项目建设总投资5200万元,环保工程投资180.4万元,项目环保工程投资占项目基建总投资的比例为3.47%。

(1)施工期:严格落实水保方案提出的水保措施,优化总体布局,尽可能减少占用林地、耕地;在矿坑水处理站未建成前,利用现有沉淀池,并采用混凝沉淀措施处理矿坑水,处理后复用;在生活污水处理站未建成前,要求使用现有旱厕,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复用;合理组织施工和工程设计,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细颗粒物料运输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要求强化施工期噪声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堆存。

(2)营运期:①地表水:A.矿坑水:在工业场地修建一座处理规模为50m3/h的矿坑水处理站,采用“调节+混凝沉淀+一级曝气+一级锰砂过滤+污泥压滤+部分消毒”的处理工艺,处理复用后剩余部分排入石牛沟。B.生活污水:对工业场地生活污水进行管网收集,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外排。②地下水:采矿对含水层影响不大;矿山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矿坑水及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对下游区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③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设计及评价对噪声源主要采用减振、吸声、消声、隔声等噪声污染综合防治措施,采取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堆矿场设计为半封闭棚架式堆矿场,做好地面硬化,四周搞好截排水沟,对堆矿场废石场等分散产尘点进行喷雾洒水降尘,同时加强场区绿化,对环境影响较小。⑤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本矿山采矿废石不属于危险废物,属于“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运往废石场定暂存,适时运回采空区充填;生活垃圾定时清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置;生活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及时清理干化后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置;矿坑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经脱水处理后与矿石一并外运销售。⑥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评价要求按国土部门批复的土地复垦方案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等。

公众参与情况:采取当地现场张贴公告问卷调查及网上公示等方式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共发放个人调查表100份,团体调查表7份,91%的被调查个人和100%的被调查团体支持项目的建设,另有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关心,无反对意见。

相关部门意见:(1)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以“黔国土资矿管函〔2015〕1641号”文件出具了本项目开发利用方案的评审意见;(2)遵义市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预审。

5

贵州省黎平县长溪水库工程

黎平县罗里乡

黎平县水务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长溪水库坝址位于黎平县罗里乡地郎村长溪组,所在河流为亮江左岸二级支流长溪河,水库距黎平县城约23km,有乡村公路直通坝址下游约1km的长溪寨子处,交通相对便利。水库正常蓄水位603m,校核洪水位604.89m,总库容1077万m³,死水位565m,死库容17万m³,兴利库容911万m³,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属Ⅲ等中型水库。水库主要任务是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工程建筑物由枢纽区工程、供水区工程组成,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溢洪道+左岸取水兼放空洞等建筑物组成;供水工程建筑物由输水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等组成。面板坝坝顶宽度为6.5m,坝顶高程606.00m,最大坝高60m,泄水建筑物采用岸边溢洪道方案,取水兼放空隧洞布置在大坝上游左岸,为常规取水口深层取水方案。输水渠系总体分为总干渠、南干渠、北干渠、羊角干渠四部分组成,线路全长48.352km。项目立项批复工程总投资39594万元,总工期30个月。

 

(1)施工期:①水污染防治措施:基坑废水、混凝土系统废水经絮凝沉淀、砂石加工系统废水经自然沉淀后循环回用于生产,或用于施工场地和道路降尘洒水,不外排;含油废水采取沉淀+隔油处理措施,浮油回收后送专业机构处理,废水回用不外排;枢纽施工区生活营地的生活污水采用一体化污水设施处理达标后用于施工区及周边农田浇灌。②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开挖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开挖技术,并采用湿法作业;在施工爆破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爆破技术,露天爆破时先用湿草袋覆盖爆破面;非雨日洒水降尘。砂石骨料加工系统采用湿法破碎的低尘工艺,并配置袋式收尘器,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对运输车辆扬尘洒水降尘,在居民点路段设置限速警示牌和减速带;对施工作业面的地表扰动区尽早实施植被恢复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发放防尘口罩等。③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爆破过程中,优先选择先进、低噪声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施工;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噪声产生大的设备使用减噪槽、减振机座等;在混凝土拌和系统四周采用隔音板设置隔声墙或隔声罩;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④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剥离表土集中堆存;工程弃渣转运至指定的弃渣场集中堆放,渣场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有关要求进行边坡处理和绿化;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⑤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生态保护的教育宣传;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尽量减少对施工周边植被的破坏。

(2)营运期:①生态水下放措施:蓄水初期由坝前设水泵抽水下放生态环境水,水库蓄水后,采用不设闸阀的专用生态流量管下放生态流量,下放量0.064m3/s;②水环境:水库蓄水前对库底进行清理;加强库周面源污染防治,并划定水源保护区;管理人员生活污水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周边林地浇灌或厂区绿化;机修废油集中收集处理,不外排;③鱼类保护措施:加强渔政管理,购买鱼苗增殖放流。

公众参与情况:采取当地现场张贴公告、问卷调查及政府网站公示等方式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共发放个人调查表100份,单位调查表10份,93.64%的被调查个人和100%的被调查单位支持项目的建设,无反对意见。

相关部门意见:(1)省发改委对该工程的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黔发改农经【2015】610号);(2)省住建厅对工程涉及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选址进行了批复(黔建景复【2016】8号);(3)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出具了该项目未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证明(黔国土规划院压证字【2015】2018号);(4)省水利厅对该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批复(黔水保【2015】90号);(5)省环评中心对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评估(黔环评估书【2016】104号);(6)黔东南州环保局对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预审,同意上报审批。

6

宜宾至六盘水高速公路赫章至六盘水段

 

毕节市赫章县、六盘水市钟山区、水城县

州赫水高速投资有限公司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宜宾至六盘水高速公路赫章至六盘水段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六盘水市钟山区、水城县境内,起于赫章县野马川镇(接已建成通车的毕威高速公路),终点止于双嘎乡的水淹坝(接在建六威高速,全长70.997km,设计速度80 km/h,双向四车道,全线共设桥梁22532m/77座,隧道22100m/28座,设互通立交10处,1处服务区和2处停车区项目建设总投资1002798.59万元。建设工期 2016年12月底至2019年12月底,工期36个月

 

(1)施工期:施工生产废水设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施工营地附近设旱厕施工人员粪便水经旱厕处理达到农灌水标准后用于农灌,禁止任何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水体,施工结束后将旱厕覆土绿化;对施工场地和公路采取洒水降尘;食堂油烟应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排放;剥离表土临时堆存,用作后期绿化用土;施工营地设置临时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垃圾集中收集后统一委托环卫部门处理;施工场地临近居民点采取移动或临时声屏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用土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如征占林地,应按相关手续办理征地手续并获得相应批复文件后开展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

(2)营运期:①地表水:本项目营运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服务区、停车区和收费站等沿线设施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路面沉积物被雨水径流冲刷产生的路(桥)面径流污水等。项目沿线设施污水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标准后排入项目附近溪沟对项目沿线跨河桥梁两侧安装防撞护栏及导排水设施,将径流污水引离沿线水体,避免路面径流污水直接排入沿线水体,造成水体污染。③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人口密度较大路段及学校路段附近设置禁鸣标志;经常养护路面,保证公路的良好路况;超标敏感点路段采取安装声屏障或隔声窗等降噪措施。④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在服务区和停车区分别设置垃圾收集池和垃圾收集桶,收集过往司乘人员及各种人员生活垃圾,收费站区域设置垃圾收集桶收集工作人员及旅客的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现有垃圾处理场处置。⑤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在本项目设置的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分中心的餐饮各厨房加装油烟净化设施;结合公路绿化,在公路两侧、中央隔离带、立交等区域选择栽种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公路粉尘吸收、吸附能力较强的植物。⑥生态保护措施:及时实施公路两侧的绿化工程,并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成活率。

公众参与情况:采取当地现场张贴公告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共发放个人调查表185份,收回185份,100%的被调查个人支持本项目建设;团体调查表22份,均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无反对意见。

相关部门意见:(1)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见办718同意本项目的建设;(2)毕节市、六盘水市环保局对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意见。

 

 

 

7

汉方医药铜仁大健康产业园建设项目

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块号A-03-01、A-03-02)

铜仁市泛特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贵州省化工研究院

工程总投资186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58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3.54%。项目占地面积约160亩(合106176m2),总建筑面积108673m2。项目拟建设胎盘片剂生产线(3000万片/a)、干细胞制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及库房(可容量10万例)、水针剂[芦荟蛋白面膜60万片/a,冻干粉(金凝悦舒泰固体饮料)30万支/a,冻干粉(腺苷蛋氨酸对甲苯磺酸硫酸盐)5.0t/a生产线]生产线,以及配套建设原料库房、成品库房、污水处理站、锅炉房(用电)、变电室、空调房、排风系统、消防水池、制纯水车间、办公设施等。

(1)大气污染治理

项目胎盘片剂生产工序的粗粉干燥、制粒干燥过程产生的粉尘、含异味废气,先经设备自带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再与胎盘蒸汽烘干、灭菌以及包糖衣工序产生含异味废气一起经活性炭吸附装置除去异味后,通过风机抽出至楼顶经12.0m排气筒排放,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为达标排放

(2)水污染物治理措施

生活污水采取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与生产废水混合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采用“UASB+生物法+消毒”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为200m3/d。废水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后至园区污水管网(过渡期至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至桐木坡小溪)至灯塔污水处理厂处理。

(3)噪声污染治理措施

设备选型上低噪声设备,设备合理布置,将高噪音泵类尽量集中布置在厂房底层,减少噪音向外传递;对设备基础采取减振处理,风机、空压机、锅炉(放散阀)安装消声器等措施,在冷却塔出风口顶部安装消音屏;从围护结构方面,门窗全部采用隔声门窗,在厂区内靠近厂界西北面及东北面加强绿化措施,以增加对噪声的屏蔽作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起到吸尘的作用。

(4)固废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设置垃圾桶分类收集,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除尘器收集粉尘采用密闭容器收集,进入暂存间贮存,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医药废物、废活性炭、废分离树脂、机修固废、废包装物、污泥等)设置暂存间分格贮存,暂存间需采取防雨设施,地坪必须采取“铺设防渗膜+底壁硬化处理”进行防渗,并委托交由有资质单位或返回生产厂家进行回收处置;一般包装物属可回收类,可交由废品回收站回收利用

公众参与情况:采取现场张贴公告、政府网站公示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共发放个人调查表100份,团体调查表10份,所有被调查的团体和个人均支持本工程建设。

相关部门意见:(1)铜仁市环境保护局出具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意见;(2)铜仁市环境保护局出具了总量指标来源意见。

8

织金县马场乡大梨树铝铁矿10万t/a(整合)项目

织金县马场乡

贵州织金乾龙矿业有限公司

山西大学

三种矿石的开采均在+1460m~+920m内。本项目于2014年1月取得采矿证,(证号为C5200002010013220052378),开采规模为10万t/a,开采方式为露天+地下开采,矿区面积为2.1949km2。可采标高为+1500m~+900m。本项目于2011年2月取得了《关于印发<织金县马场乡大梨树铝铁矿(整合)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的函》,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本项目分为井采和露采,矿区F3断层以南为露天开采;矿区F3断层以北井工开采。露天开采包括四个采场,即一采场、二采场、三采场和四采场(首采场为三采场);井工开采分为一采区、二采区和三采区(首采区为一采区)。根据《开发利用方案》,不开采露天三采场埋藏较深的矿体,开发利用方案确定本项目可采资源量为212.48万t,服务年限为22.4a。本项目采用的是井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同时进行,各以5万t/a的规模达产,待露采结束后井下开采以10万t/a达产,露采服务年限为7.8a,井工开采的服务年限为22.4a。本项目仅开采铝土矿、铁矿和硫铁矿三种矿石,不涉及矿石的洗选。若后期有矿石洗选,需另外补做环评手续。

 

(1)施工期:施工期生活污水采用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处理后作为施工场地防尘洒水和附近耕地农灌,井下涌水和施工废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处理后复用于井下防尘用水,剩余部分达标后排入樊家沟;。细颗粒物料运输应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装卸时要采取措施减少扬尘量;剥离表土送排土场堆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时,应尽可能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的作业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减少夜间施工量,打桩机等禁止在夜间施工,避免对周围村庄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堆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2)营运期:①地表水:项目整合后矿坑水正常涌水量为229m3/h,最大涌水量为458m3/h,环评提出在工业场地修建矿水处理站集中处理,采用中和调节+混凝沉淀+二级曝气+二级锰砂过滤+底泥浓缩干化+部分消毒回用处理工艺,规模为10992m3/d,经矿坑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污废水中的污染物COD等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SS达到《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5-2010)中表2标准,PH、Fe、Mn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后386.05m3/d,复用率可达8.5%,剩余部分排入石笋小河另外修建2000m3事故水池。

工业场地生活污水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器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24m3/d,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全部排入石笋小河。

由于露天采场较为分散,根据业主介绍露天采场不设旱厕,若后期需要在露天采场设置旱厕,环评要求旱厕的选址应避免选择洼地、地下水敏感点及雨水冲刷区,旱厕产生的粪便经自然发酵后委托专人进行清掏,用于周边农田农肥,禁止随意外排。

环评要求在露天采场一采场设置最大混凝沉淀池容积为290m3,最大蓄水池容积为1200m3二采场设置最大混凝沉淀池容积为130m3,最大蓄水池容积为500m3三采场设置最大混凝沉淀池容积为270m3,最大蓄水池容积为1100m3;一采场、二采场和三采场的淋滤水经中和混凝沉淀处理后进入蓄水池用于项目防尘洒水,不外排。由于项目露天开采的四采场有开采硫铁矿,硫铁矿采场淋滤水可能会呈酸性,因此环评要求四采场的淋滤水收集后引入工业场地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外排,因此本次仅在四采场设置一个容积为140m3的沉淀池一座,一个容积为250m3的蓄水池一座。露天采场各个采坑的蓄水池也作干旱季节采场防尘洒水的蓄水池,因此各个采坑的蓄水池容积也要满足项目各个采坑1d的防尘洒水量(露天采场防尘洒水量为215.6m3/d),一采场的蓄水池为1200m3,二采场的蓄水池为500m3,三采场的蓄水池为1100m3,四采场的蓄水池为250m3,均大于215.6m3,因此各采场蓄水池均能够满足要求。

②地下水:本项目的矿体位于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2-3ls)上部,上覆地层依次为摆佐组(C2b)、梁山组(P2l)、栖霞组(P2q),其中摆佐组和梁山组的厚度较薄,总计最大厚度约98m,三个矿体开采后的最大防水安全高度为66.67m,因此导水裂隙带将会影响到上覆的个地层,由于梁山组属于相对隔水层,因此对其上的栖霞组地层的影响程度有限。矿山排水造成的水资源损失量为5496m3/d,通过矿坑水的资源化利用,可最大限度减少开采造成的地下水资源损失。评价区共分布3个井泉,根据前述分析,井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均不会对区域内泉点造成影响,不会改变现有泉点的功能。

③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大梨树铝铁矿建成后,主要噪声源为:工业场地机修车间、绞车房、坑木加工房等产生的机械噪声;工业场地通风机、压风机、水处理站泵类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工业场地各噪声源声值为90dB(A)~100dB(A)。露天采场打眼、爆破、挖掘、装载等也将产生噪声,各噪声源声值为65dB(A)~110dB(A);同时承担矿山运输的车辆将会产生一定的交通噪声。主要采用减振、吸声、消声、隔声等声学治理措施。

④固体废物防治措施:矿山运营期间主要固废为采掘废石和露采剥离表土石,根据废石浸出液成分分析结果,为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期全部运至外排土场集中堆置。矿坑水处理站底泥与废石一同处理;生活垃圾和经干化后的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定期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废机油委托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

⑤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工业场地地面储矿场设置为半封闭式,在储场和装车点四周设喷雾洒水装置外排土场加强洒水,露天采场等采取洒水防尘措施和工人个体防护措施,减轻扬尘对环境空气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矿山汽车运输产生的废气、运输公路产生的运输扬尘等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矿山新增交通流量对道路两侧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公众参与情况:采取当地现场张贴公告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共发放个人调查表100份,团体调查表10份,100%的被调查个人和100%的被调查团体支持项目的建设,无反对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