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值“中国凉都”品牌出炉20周年。我用这一组图片,来诠释六盘水作为"中国凉都"是名副其实的称号。
我是1978年参加工作的。这一年,六盘水市挂牌成立。50年弹指一挥间,我陪伴六盘水共同成长,六盘水的点滴变化,如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回放。这组图片,记录下六盘水从“江南煤都”向“中国凉都”的蜕变过程,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六盘水的过去和现在。
《荷城日出》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用镜头来记录六盘水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一处处风景,向世人展示“中国凉都”的美丽,为宣传六盘水尽绵薄之力。
《凤池如镜》
这里想强调的是,要想走进六盘水,就必须要了解六盘水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进程。
《六盘水城区》
六盘水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1978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建市。
《市区雾景》
六盘水市国土面积9914平方公里,辖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区、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92个乡(镇、街道)。人口363.63万人,有彝族、苗族、布依族等47个少数民族。
《六盘水师范学院》
六盘水历史文化悠久。距今2亿至3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时期,板块运动、海洋抬升,留下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群。
《天门日出》
六盘水是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贵州省目前发现的早期智人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市。
《水城营盘村落》
盘县大洞出土的距今20多万年的人牙化石呈现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特征,被命名为“大洞人”。水城硝灰洞出土的距今8万年的人牙化石具有早期智人的特征,被命名为“水城人”。
《金盆天生桥》
六枝桃花洞出土的距今一万多年的人股骨化石具有早期智人的特征,被命名为“桃花洞人”。
六盘水市所辖境内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属地;战国时期,市境内为夜郎国属地,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已进入了农耕时代,并反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征。
《六枝牂牁江》(原毛口)
秦统一中国后,为巴郡汉阳县属地;汉代,中央王朝派使者通往六盘水境内,设立郡县。
市境内分属牂牁郡夜郎县、宛温县、平敕县和犍为郡汉阳县、鄢县,郡县设立后,驻军推行了屯田政策,这时,大批移民迁入夜郎地区,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十里长坡》
东汉以后,屯田制逐渐被瓦解,许多豪民发展成为封建贵族,反映出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征。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彝族先民从滇东北向今市境内和黔西广大地区发展,逐步战胜了当地的濮人而占有其地,实行了封建领主制统治。三国时期,市境内分属“南中”的牂牁郡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魏仍分属牂牁郡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晋也属牂牁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
《德坞新区》
隋时期,改郡为州,唐承隋制。唐代今市境内南为盘州地,北为汤望州地。中央王朝为了通过土官实施对其地的间接统治,将二州合并为羁縻州。唐后期至宋末,中央王朝对土酋封以王号,借助土酋力量对抗南诏和大理国。
今市境内作为缓冲地带,南为于矢部地(自杞国),东北为牂牁国(后称罗殿国),北为罗氏鬼国,这三个藩国均为少数民族政权。
《凉都大剧院》
元代,于矢部地(自杞国)被命为于矢万户,后改为普安路总府;罗殿国被命为普定万户,后改为普定府;罗氏鬼国被命为八番顺元宣慰司。二府一司任用“蛮夷官”,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在其领土上仍然“世有其土,世长其民”。明代,今市境内社会制度有了新的发展,中央王朝改土官间接统治方式为任命流官直接统治的方式,即改土归流。
《盘州娘娘山》
这个时期,普安路总府改为普安州(明永乐十三年即1415年)设流官知州,普定府改为西堡官司,八番顺元宣慰司改为贵州(水西)宣慰司。
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原文化开始渗入。清雍正年间,今市境内改土归流基本结束,今市境内北设水城厅,东设郎岱厅,南设普安州。
《盘州市城区》(原普安州)
从此,中央政权实行了对县级政区的直接统治,延续千余年的领主制度被地主制度取而代之。地主制经济取代了过去领主制经济,实物地租取代了劳役地租,自耕农相对于农奴有较大的人身自由。
《六枝木岗油菜花》
民国时期,境内设水城县、盘县、郎岱县。随着流官统治制度的进一步推行,今市境内自清代以后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交通状况得到改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大为改进,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手工业和商业显著发展,采掘业和冶炼业逐步兴起和发展。
《盘州新民梯田》
由于大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清朝中后期,贫苦百姓“数年不能更衣,终年不得盐”,不堪忍受苦难的各族人民群众进行无数次武装起义,与太平天国运动遥相呼应,一批有识之士走上革命道路,为推翻封建统治作出了贡献。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时期,市境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反抗斗争未曾中断。
《盘州千年银杏树》
中国工农红军一、三军团,九军团,二、六军团分别途经六盘水市,得到各族儿女的热情拥护和支持,人民群众看到了光明。抗日战争时期,各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数千名爱国青年奔赴抗日前线,数百名将士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荷城凤池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六盘水市境内的盘县、郎岱县、水城县相继解放。紧接着顺利地完成了“清匪、反霸、征粮、减租、退押”的五大任务,并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到1956年,今市境内各县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建国初期,今市境内的水城县、盘县、郎岱县的建制没有什么变化。
《梅花山雾景》
1964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经过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煤炭工业部等部门反复调查对比,1964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并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时属安顺地区),盘县(时属安顺地区、后又属兴义地区),水城(时属毕节地区)三县境内建立三线建设重点煤炭基地,设立三个相应的矿区分别进行管理,当时,这种管理体制具有政企合一的特点。
《城区雾景》
1965年1月,经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3月,中共贵州省委支援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成立。1965年11月,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决定设立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人民委员会,接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
《德坞新区建设》
从贵州省的六枝、盘县、水城、威宁、普定、镇宁和云南省宣威划出部分区、社(队)归新成立的三个矿区,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仍分别属安顺、兴义、毕节地区管辖。1966年2月,三个矿区改为特区。
《荷城新景》
1967年10月29日和1968年4月18日,经贵州省革命委员会、贵州省军区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和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12月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地区一级政权机关,撤销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分别与郎岱(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合并为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行使县一级职权,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凤池园全貌》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当天,国务院批准,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省辖市),下辖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1987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水城特区,分设钟山区和水城县;1999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盘县特区更名为盘县。2017年4月,盘县撤县设市(县级),2020年水城县撤县设区。至此,六盘水市辖一市一特区二区,即:盘州市、六枝特区、水城区、钟山区。
所以,“六盘水”并非当地地名,而是“三线建设”时期由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煤炭特区的第一个字组成的城市名。
《营盘境内交通网》
“凉都”也与当地地名风马牛不相及,而是由中国气象学会结合六盘水市夏季平均19度的独特气候条件而命名的,是全世界唯一一座以气候资源命名的城市。二十年前,被人们誉为傻、大、黑、粗的“江南煤都”,现在已是集旅游、滑雪、消夏、康养、健身为一体的生态秀美之城。“中国凉都”已成为风靡全球的名片,凉都之美,正吸引着国内外越来越多游客的眼球。
《明湖国家湿地》
凉都之美,美在有无数秀丽的山川秀水、有夏季19度凉爽的气候、有冬季独特的南国滑雪场、有遍布景区的大小温泉、有诸多纯朴的民族风情、有四通八达的高铁、高速、航班交通网络……
《六盘水交通网络》
凉都之美,美在气候。“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引无数游客,来领略中国凉都之美,让凉都旅游呈井喷之势。
六盘水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岭,长年雨水充沛,造就了独特的凉爽气温。
《水城区千户彝寨》
六盘水的夏季气候特点明显,平均气温十九度,整个夏季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具有唯一性。六盘水紧紧抓住“中国凉都”这一气候优势,自2005年起,开始从“江南煤都”向“中国凉都”转型发展,大力开发以气候为主题的旅游资源。
《盘州妥乐村》
旅游景区、康养胜地、体养中心、天然养吧应运而生。为了爽爽的凉都,为了清新的空气,为了独特的体验,游客纷至沓来。凉都之美,美在秀丽山水。凉都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在喀斯特地貌区,富有特色的山峰达数百座。
《乌蒙大草原》
如乌蒙大草原、梅花山景区、韭菜坪景区、娘娘山景区、牂牁江景区、丹霞山景区等;有鬼斧神工的奇观溶洞数十个。如白雨洞、碧云洞、桃花洞、仙人洞、鬼洞、白云洞、麒麟洞、硝烟洞等;有秀水无数处,除市区的三池三湖外,还有北盘江、拖罗河、水城河等大小河流数十条。
《梅花山云雾》
凉都之美,美在纯朴的民族风情。六盘水境内有47个少数民族,民风淳朴,民俗浓厚,独特、古老的民风民俗保持至今,几乎寨寨月月均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平均每三天过一个节,如火把节、跳花节、泼水节、斗牛节、山歌节等。凉都的民族节日,算得上是全天下节日最多的地方。
《凉都民族村》
凉都之美,美在有四通八达的交通。曾经,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
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
连峰际天、飞鸟不通。
这是过去六盘水交通闭塞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对六盘水交通的无奈感叹。六盘水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因交通落后,历来被视为畏途。
《北盘江大峡谷高速路》
如今,六盘水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民航运输等等,交通网络发展之快,无不让人称赞。
夜郎故土不毛地,今日巨变是凉都。
高楼拔地纵南北,无限风光展西东。
环城快线交通网,百里城际半日游。
高铁高速门前过,出行方便赛广州。
航班拉近经纬线,周游世界随时走。
昔日美梦今实现,中华盛世是首封。
《瑶池生态美》
凉都之美,如数家珍,世界之最,比比皆是,565米高的北盘江高速公路大桥是世界第一高桥、424米深的白雨洞是世界第一深竖洞、97米高的天生桥是世界第一天生公路桥、妥乐古银杏是世界唯一百株千年银杏林,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是世界唯一长角苗生态博物馆。
《明湖秋色》
中国凉都是全世界唯一用气候命名的城市,麒麟洞是世界唯一地处城市中心的喀斯特溶洞,花嘎天坑是中国第一大天坑…… 凉都之美,美在秀丽的山村,山村山水,犹如一幅幅水墨画,犹如一帧帧素雅帖,犹如一把把撩人的魔扇,让心情摇曳、向往无限。
《凉都美如画》
目前,六盘水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25年正值“中国凉都”品牌出炉20年。新时期新景象,更大的变化让人期待。作为摄影人,要义不容辞宣传六盘水的发展变化,更要参与到六盘水的建设中来,相信六盘水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凉都新能源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