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赤水市积极践行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深入推进
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三年行动
持续深化“十治”举措
作为“十治”举措的关键一环
“治岸”聚焦赤水河、习水河流域
小水电清理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昔日被水电站截断的河岸
如今呈现出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的怡人风光
汪奕坤 摄
走进官渡镇
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岸边绿树成荫
然而,几年前
这里的河岸还矗立着一座座小水电站
——机器轰鸣盖过鸟语
水泥坝体阻断河流脉络
枯水期部分河床裸露干涸
河流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脚下这片区域以前是小水电站淹没区
前面就是大坝
那时候这段河相当于‘断了气’
鱼洄游不过去,水流不通畅
岸两边因水位忽高忽低
植被根本长不起来”
官渡镇镇长龚继财站在河岸旁
回忆着几年前的景象
小水电的变迁
是赤水市践行长江经济带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的
生动缩影
过去
为满足地方发展用电需求
一批小水电应运而生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化
小水电对河流生态的负面影响愈发突出
成为“治岸”路上必须攻克的难关
“未拆除小水电前
不仅影响当地水生态环境
还会阻碍鱼类洄游与基因交流
威胁水生生物多样性
这和我们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完全相悖”
赤水市水务局管理与防御股
工作人员崔豪文说
整治小水电
决心易下,执行却难
拆除工作涉及历史遗留问题、产权纠纷、
职工安置、经济补偿等一系列难题
每一座电站的关停拆除
都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硬仗
“最难的是解开业主和职工的心结”
龚继财坦言
有的业主经营小水电十几年
全家生计都依赖于此
还有老职工在电站干了一辈子
对未来充满顾虑
为破解这一困境
官渡镇专门成立工作专班
不搞“一刀切”
工作人员上门与业主、职工
算“生态账”“长久账”
向他们说明修复后的河岸可发展生态旅游
前景比守着老旧电站更广阔
同时
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推荐就业岗位
彻底打消大家的后顾之忧
随着一座座小水电站的拆除
河岸的容颜日益清丽
昔日的喧嚣渐被宁静所取代
取而代之的是与水共生、共赢的和谐景象
“现在电站拆除后
河两岸的草长起来了
真正成了青山绿水
河边经常能看到很多鱼在翻动”
官渡镇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廖宗文的话语里
满是欣喜
崔豪文介绍
拆除小水电后
首先清理河道内的废弃建材
再对拆除的电站大坝和电站厂房
进行覆土复绿
这样既能稳固堤岸又能净化水质
让河流生态系统真正 “活” 起来
守护一江碧水,涓涓细流
截至目前
赤水市已完成56座拆除类小水电的
清理与生态修复
恢复河岸绿地150余亩
对保留的12座小水电
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24小时监控生态流量
确保清水常流
通过“十治”工作的深入推进
不仅筑牢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更为赤水市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
推进美丽赤水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