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市州动态
贵阳市南明区:人水和谐映照治水之道
发布时间:2024-06-28 08:53:15 来源:贵阳市生态环境局 作者: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字号: 分享:

    在南明区,一个乡,修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00余个,实现农村污水“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一条河,曾经的浑浊“黄汤”,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变身美丽河湖;一座城,抬头见天蓝,放眼碧水流,入目皆是景,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赏心悦目。

近年来,南明区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水环境治理、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农村治水、南明河治理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净化工厂:一个乡的治污样板

6月21日一大早,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南明分局业务二科科长吴俊瑶就和同事拎着装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保护册》《贵阳贵安农村治水》等宣传册的袋子,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一道赶往南明区永乐乡永乐村农村五治集中示范点开展农村治水宣传。

“今天村里赶集,很多人前来了解污水设施维护问题。”吴俊瑶说,他们特意选在村民赶集的时候“摆摊”宣传,因为村民比较多,宣传效果会比较好,“这次宣传,一方面是向村民普及农村治水、绿色生活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了解自己该怎样参与到农村‘治水’工作中,建好、用好农村污水设施,需要让村民不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更知道该怎么做。”

在永乐乡农村五治集中示范点开展“治水”宣传活动

建好、用好农村污水设施——这句话,听起来会让不了解情况的人费解:建好用好污水处理设施和村民有多大关系,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不是应该由专业人员来完成吗?

原来,在永乐乡不少村民家门口,就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叫“人工湿地”,根据村民居住聚集程度及地势条件,分为“联户湿地”和“单户湿地”。这些人工湿地,主要用来收集村民们的生活污水。如果污水收集的管网、湿地的水生植物等出问题,就难以保证净化后的水质。

在永乐乡,100余个人工湿地遍布各处,干井村的阿新污水处理站点就是其中之一。沿着沥青铺就的乡村道路,记者来到了绿意盎然的干井村,掩映在青山绿树间的民房青瓦白墙,显得错落有致。在民房的墙壁外,可见一根白色水管延伸向不远的地里。

干井村一户农家墙外的白色污水收集管道

“这个地里,就是建好的联户湿地。”永乐乡生态保护站负责人从地文指着一处长满水生植物的四块连片“田地”说,这里就是阿新污水处理站点,村民们的生活污水,经过白色的污水收集管网进入湿地后,先经过埋入地下的调节池过滤沉淀,再经过水生植物的吸附作用,能够有效净化生活污水。

阿新污水处理站点每天能够处理生活污水约40吨,净化100多户村民的生活污水。净化后的水源,当地用来灌溉农田,实现资源化利用。

“针对居住相对分散、偏远的居民,我们给他们建了单户湿地。”吴俊瑶说,顾名思义,联户湿地主要解决连片居住的村民们产生的生活污水,而单户湿地则是处理散居村民的生活污水。因为处理量较小,单户湿地可谓迷你型污水处理设施,往往只有2、3个平方米,但净水效果同样不会打折扣。

干井村一处联户式处理设施(人工湿地)

“这些生活污水,主要是指‘灰水’及‘黑水’。”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灰水”主要指厨房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和淋浴污水等,这类水体经过人工湿地就可以得到有效净化,所谓“黑水”通常指厕所污水,需经过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后再进入人工湿地净化处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南明分局经过实地考察及科学论证,在永乐乡5个村建起了19个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点,将村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

“山水桃源污水处理厂建于2017年,每天可以处理约400吨生活污水。2023年,南明区实施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工作以来,通过新建管网、泵站等措施,进一步扩大污水收集区域,提高厂站处理效率。”在永乐乡水塘村网红景点桃花坞,永乐乡污水设施处理运营公司负责人李霖介绍,以山水桃源污水处理站来说,该站点主要收集水塘村上寨下寨及桃花坞周围8个农家乐的生活污水。与人工湿地不同,集中式污水处理站通过A2O工艺,不但能净化“灰水”“黑水”等农村污水,还能有效解决农家乐的油污污水处理问题。

分散住户有单户湿地,成片居住的村民有联户湿地、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点……2023年以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南明分局牵头,多部门联合在永乐乡开展农村污水提质增效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完成49个集中式、多户联建站点,140个单户设施建设。

至此,永乐乡5个村的生活污水基本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抑浊扬清:一条河的绿色蝶变

5月5日上午8点过,吴俊瑶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南明区箭道街的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南明分局。

“作为南明区河长制的责任单位之一, 南明分局制定了定人定岗的巡河制度。执法大队四个中队按照分片包保的原则,除了开展日常的巡查监管工作外,还需要不定时巡河。”南明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许翎说,当天,吴俊瑶和另一位同事进行常态化巡河工作。

在办公室稍作整理后,吴俊瑶拿了个本子和同事一起前往南明河巡河……

南明河,是贵阳人的母亲河,“她”汇聚了麻堤河、市西河、贯城河及小车河等大小溪流,以清澈蜿蜒的身姿流经贵阳市西部、中部、东北部,滋养着黔中大地,孕育了一城文脉。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南明河曾因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排入河,导致水质不断恶化,中心城区段长期处于劣Ⅴ类水质,一度成为一条“失去生命的河流”。

经过贵阳市委、市政府多年的铁腕治水,而今,南明河中心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Ⅳ类以上,部分区域达Ⅲ类及以上。2023年,南明河被生态环境部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清澈的南明河水(摄于2024年6月)

保护母亲河,是每一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成为了南明分局很多工作人员的习惯。

“在闲余时候,我们经常会到河边走走,看看周边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吴俊瑶说,不仅仅是常态化巡河,他们还保持着闲暇时候“巡河”的习惯。平常巡河,一般不会出现太多突发情况,他们更多的是对工业企业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看看有没有偷漏污水的情况,或者看看排水大沟有没有堵塞,会不会影响污水的处理。“几天前巡河时,我们就在冠洲桥这一带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我们顺着异味走近一看,发现河里有一只死猫。可能是猫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也可能是前几天下雨,上游冲下来的。当时我们立即联系市河湖中心,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将死猫打捞起来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抑浊扬清,还需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别说一只死猫,哪怕是几个塑料袋,也会影响人的感官,对南明河造成破坏。”吴俊瑶说,今年以来,南明区组织66名区、乡、村三级河长累计开展巡河700余次,及时发现并督导整改污水溢流入河、河面垃圾等问题20余起。

而作为南明河的重点流经区域,近年来,南明区根据贵阳市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整体部署,在保障既有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同时,投入近4亿元,建成五里冲二期和红岩等两个污水处理项目,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5万吨。以辖区9条排污大沟为重点, 持续深入推进城区污水排放问题整治,新建排水管道10.44千米,修复破损、塌陷、腐蚀管沟986处,整改雨污混接188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8%以上。

青山再生水厂排水口(摄于2024年6月)

太慈桥再生水厂排水口(摄于2024年6月)

同时,深入推进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等排污单位问题整治,指导小河污水处理厂等完成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组织实施299个疑似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整治,保障麻堤河、小车河、市西河、贯城河等南明河支流水质稳定达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古人对水的描述,放在今天的南明河上,依旧令人心生感慨。

南明河亘古恒流,孕育了农耕文明,哺育了贵阳这座城。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条河一度浑浊不堪,鱼虾消失。而今,经过多年的治理,南明河终又抑浊扬清,鱼跃鸢飞。

人水和谐:一座城的生态画卷

“去年,村集体收入约330万元左右,今年还会有所增长。”6月21日,在永乐乡水塘村桃花坞景点,水塘村村支书龚道祥告诉记者,得益于农村治水,现在村居环境焕然一新,乡村旅游也逐渐火了起来。

到桃花坞游玩的游客们

桃花坞景区外停满了游客车辆

“今天是周五,来桃花坞的人少一些。每逢节假日,这里到处都是游客。”虽然是周五,在桃花坞景点旁的道路上,依旧停满了车。景区里,大片黄色、紫色的景观花竞相绽放。凉亭里,不少游客正在小憩赏花;花海里,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拍照游玩。

 桃花坞景区一角

原来,村里没有建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点时,周边农家乐的油污无序排放,周边环境令人蹙眉。而今的水塘村,道路干净整洁,路旁花木繁盛,周围草木葱茏,身在其中,如在一幅充满绿色的生态画卷中。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环境美”到“生态美”,农村治水不仅美了环境,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南明区人居环境的美,不止于永乐乡。以南明河周边而言,一批批亲水文化元素正逐渐丰满。

贵阳市结合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科普教育,着力提升南明河水生态文化品位,打造以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滨河风光,以筑城广场等为代表的城市景观,以上游镇山村等为代表的村寨景观,形成了一批水环境科普馆、生态科普馆、沿河文化墙等水生态文化设施。

南明河上的静心桥

从静心桥看南明河(摄于2024年6月)

经过治理后的南明河,鱼类恢复到22种,发现底栖动物49种、湿地植物140种、藻类163种,多种贵州特有水生生物又重现南明河。

南明河太慈桥再生水厂段(摄于2024年6月)

农村治水,南明河的治理,是南明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南明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立区战略,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和乡村环境整治“五大攻坚战”,全区各项生态环境指标持续稳定向好。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4月,南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2%;目前,辖区地表水国省控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辖区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辖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为100%;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