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省厅动态
记者手记丨写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闭幕之时
发布时间:2025-07-10 09:25:28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字号: 分享:

作者:岳植行

七月的贵阳翠幕千峰,风帘卷爽。7月5日,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的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隆重开幕。

多国政要、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近千名嘉宾参会,4个板块20个主题论坛精彩纷呈,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这个盛夏,贵阳的风中带着草木的清香。走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会场,看到一场老朋友的重聚。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政府官员、企业家、民间环保人士,还有年轻人,他们带着各自的故事与思考,在这里寻找答案。

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学者,一场对话接着一场对话,一个案例接着一个案例,不同语言讲述着相似的绿色梦想。

多国代表们在论坛会场合影。镜头里,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笑容在绿意掩映中悄然绽放。

不同肤色的面孔上,是同样热切的眼神——共识在具体路径的探讨中悄然凝聚,生态文明的蓝图在碰撞中愈发明晰。

会场外的树荫下,外国代表向着贵阳的蓝天绿树拍照。来自非洲的嘉宾与国内学者惬意聊天,旁边还有一位来自东南亚的代表,他静静地听着,偶尔点头。国籍或许不同,但对生态文明的关切相同,黔中大地的森林已与所罗门群岛的海洋于无声处根须相连、气脉相通。

论坛展厅还配套开设了成果展览,国内AI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贵阳,共同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路径,人工智能和环境保护的应用方向,聚焦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当可爱的机械狗收到嘉宾发出的随机指令时,许多观众驻足观看其聪明调皮的智能反应。

茶歇区,长桌铺着靛蓝扎染布,展陈贵州古建筑的精巧模型,“糕粑稀饭”、豆腐果——具有浓郁贵州特色的茶点错落有致地摆放,没有浮夸装饰,却处处透着巧思。

一位国外嘉宾小心拿起一份“丝娃娃”,好奇询问原料,志愿者解释:“这是贵州原生态蔬菜切丝所做,能吃到蔬菜的鲜甜。”她品尝后满面笑容,肯定地点头,竖起大拇指“好吃!”

方寸间的茶歇,吃的是点心,品的是生态的理念。

论坛期间,来自贵州高校的志愿者同学们精神抖擞,站姿挺拔,热情地为每一位嘉宾提供真诚服务。

离场时,一位志愿者同学说:“这几天接待了许多国家的代表,他们时常感叹‘贵州怎么这么美’。”或许,这正是本次论坛重要的价值——将地方的成功实践,转化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财富。

论坛即将闭幕的时刻,很多工作人员终于卸下了一直以来的紧张。筹备期间,他们孜孜不倦、日夜不辍,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会场内这些马不停蹄,坚韧付出的身影,用汗水浇灌出论坛的圆满成功。他们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却是这场国际盛会最坚实的脊梁。这份无声的奉献,正是生态文明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暮色四合时走出会场,林城贵阳华灯初上,与远山轮廓相映成趣,这场汇聚了全球智慧的绿色对话,正如同点亮的一盏盏灯,照亮着脚下这条绿色前行的道路。

贵阳,这座城市像一个微缩的地球——有高楼,也有青山;有大街,也有碧水;有热闹,也有宁静。

论坛结束了,但那些对话、那些故事、那些微小的行动,仍在继续,环境保护的脚步不会停歇,或许生态文明未来的希望,就蕴含在这些微光的汇聚延续中。

我们热忱期待着,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下一次的守望相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