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与创新”主题论坛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咨询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作嘉宾致辞。
侯锋回顾了南明河十余载综合治理历程。作为贵阳市母亲河,南明河曾因城镇化进程加快陷入“劣Ⅴ类”黑臭水体困境。在贵州各级党委、政府的统筹推进下,中国水环境集团创新应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攻克喀斯特地貌治污难题,实现生态价值高效转化。
侯锋作嘉宾致辞
“经过系统治理后的南明河,全年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Ⅳ类,去年8个月达地表水Ⅲ类,每年向南明河生态补水5亿方,沉水植物覆盖率由15%提高至80%。”侯锋说,如今的南明河已从黑臭河转变为美丽河流,形成了政府放心、百姓满意、行业赞誉的“贵阳样板”,该案例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标杆实践,入选中央党校《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路径与机制》一书。
侯锋表示,生态环境治理需以科技为关键驱动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此过程中,构建“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产业赋能”的全链路生态价值链是实现转化的有效路径。三者相互协同,系统性地激活“绿水青山”的经济潜能,实现从生态美到经济强的可持续跨越,从而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危机,侯锋提出中国方案的国际化使命。中国水环境集团成立的“中德环境技术创新中心”,致力于将分布式下沉技术推广至缺水缺地国家和地区,助力当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基建标准全球化,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切实可行的中国智慧和力量。
持续深化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环境质量的改善,更深刻体现着将自然生态禀赋系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与普惠性民生福祉的战略智慧。侯锋表示,未来,中国水环境集团将继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坚实保障与可复制的“贵阳智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