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0年7月1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公示(贵州省盘州官山民用机场项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盘州市官山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盘州官山民用机场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7月01日-2020年7月0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
0851-85571099(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0851-86987058(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A2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 真:0851-85570802
通讯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282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A2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邮 编:550002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1
|
贵州省盘州官山民用机场项目 |
盘州官山民用机场场址位于盘州市鸡场坪镇官山居委会 |
盘州市官山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盘州官山民用机场场址位于盘州市鸡场坪镇官山居委会附近,项目占地总面积247.5624公顷,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178.2800公顷,临时用地面积69.2824公顷。设计目标年为2025年,预测旅客吞吐量为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3000吨;飞行区等级为4C,航站楼建设面积8000平方米。机场跑道长度为3000m,宽度为45m,两侧道肩各宽1.5m,总宽度为48m。在跑道两端靠航站区一侧各设置1个掉头坪,长60m ~90m,宽20m。在距跑道北端1340m处、1050.5m处各设置一条垂直于跑道中轴线的联络滑行道。垂直联络滑行道长度为231.5m(跑道边距站坪边),道面宽度为18m,两侧道肩各宽3.5m,总宽度为25m。跑道两端设置防吹坪和跑道端安全地区。防吹坪长度为60m,宽度为48m。跑道端安全地区,自防吹坪向外延伸250m。 升降带长度为3120m,宽度为300m。本期站坪机位数为6C5B,其中东侧为C类飞机停放机位,西侧为B类飞机停放机位,兼顾除冰机位。站坪面积410m×110m,站坪周边道肩宽度为3.5m。 项目总投资20.09亿元,其中环境保护投资约为4080.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2.03%。 |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 1、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雨季项目施工地表径流含泥沙雨水、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 项目地表径流的污水主要是在夏季雨水较充沛时,雨水冲刷土石方开挖裸露地表、以及表土堆积地、堆料场、预制场、边坡地等,可能产生的含有泥沙的地表径流雨水,通过设置沉淀池进行处理后排放至农灌沟,最终汇入拖长江。项目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及浇注、养护产生高浊度废水,以及施工机械设备冲洗水等,进行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 工程所在区域村镇密布,施工人员可就近租借当地村镇民房,利用现有厨卫设施,即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沿既有排水系统排放,避免造成新的污染途径。必要时,在施工人员集中的地方建立临时移动厕所,由当地环卫部门及时抽走,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通过洒水和遮盖等措施降低场地土石方挖方粉尘、减少车辆运输扬尘和机械尾气等。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栏,干燥季节应及时对现场存放的土方洒水,以保持其表面湿润,减少扬尘产生量;禁止露天堆放建筑材料,细颗粒散料要入库保存,搬运时轻拿轻放,防止包装袋的破裂;混凝土搅拌机应设置在工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施工现场道路要压实路面,经常清扫,干燥、风天要多洒水。机场所在地邻近白河,水量充足,采取洒水措施防尘是可行的;限制进场运输车辆的行驶速度,而且对运输白灰、水泥、土方和施工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要严密遮盖,避免沿途撒落。 3、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采取运输车辆禁止鸣笛、制定合理施工方案,尽量避免高噪声施工设备同时作业、禁止高噪声设备夜间作业控制施工噪声。通过上述措施,确保施工期外排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4、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时清运到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生活垃圾堆场;本项目无废气土石方,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到当地建筑垃圾填埋场。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要严格控制征占地面积,规范施工用地及作业方式。对于所需占用的各类土地,应按照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对场外区域用地要注意不得破坏其土壤层,尽最大可能维护其生态环境现状。施工前应先剥离和保存好占地区上层表土资源,单独剥离,单独贮存,待进行生态恢复时使用。对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治需采取临时防治措施与永久防治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水土流失彻底防治。以灌草绿化、草地修整等机场环境综合治理为主,适当配合使用驱鸟装置措施,防止鸟撞事件发生。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 1、水环境保护措施 机场产生生活污水及油库清洗水(经隔油池及高效油水分离器预处理)通过设置污水处理站(拟采用生物接触氧化+MBR工艺)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水质标准,暂存于中水池,回用用于机场内的绿化浇洒、道路冲洗等。油库区初期雨水收集引入隔油池,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15分钟以后的雨水与航站区、飞行区其他雨水一起经排水管网收集排入附近沟渠。 为防止项目对地下水造成影响,须对包括航站区污水、污物处理区、航站油库区、事故水池、地面加油站等加强防渗处理。项目防渗区按重点污染防渗区(包括污水、污物处理区、罐区、事故水池、地面加油站等)和一般防渗区(航站区、飞行区、办公区等)分区设置,其中,重点污染防渗区采用如土工膜(厚度不小于1.5mm)+抗渗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0mm)为主体结构,土工膜宜选用HDPE膜等,总防渗系数不应大于1.0×10-12cm/s;一般防渗区选用天然防渗材料(厚度不小于1.5m)或抗渗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100mm),总防渗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由于飞机排放源难以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要求使用机场的国内外各航空公司选用尾气排放指标好的飞机进行航空运输。在环境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在飞行密度上加以考虑,即尽量避免过密的飞机起降安排;机场应对油库和油罐加强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确保油气(非甲烷总烃)排放满足《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0-2007)限值要求;项目食堂产生的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限值要求后通过专用烟道引至楼顶排放;锅炉烟气(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限值要求后经10m高排气筒排放;加强对规划建设场区的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控制和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对居住环境产生影响,定期对各污水处理单元、以及污泥收集池、厂区环境采取消毒处理措施,并将生物处理池密闭,安装生物喷淋除臭设施,以减少恶臭性气体的产生。 3、声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近期目标年飞机噪声预测结果,评价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目标近期均满足《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相应标准限值要求。考虑到远期龙潭箐Lwecpn超标,龙潭箐、火腊LAmax超过参考限值。项目营运后需对机场周围敏感点进行定期监测(2次/年),如发现飞机噪声超标,应及时采取隔声门窗等噪声防治措施,确保周边敏感点满足《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相应标准限值要求。在制定机场周围的土地利用规划时,应结合远期目标年飞机等值线图,避免将飞机噪声Lwecpn70dB线范围内土地纳入居住和文教卫生用地。同时,建议尽可能避免飞机直线起降区段航迹线两侧500m范围区域规划居民住宅、文教卫生、科研及政府办公用地。 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机场产生生活垃圾通过在机场设垃圾转运站一座,在垃圾转运站存放的打包垃圾定期统一送往盘州城关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垃圾中转站内均采用水泥硬化,淋滤液不会渗入到地下水中,可在垃圾临时储存区设置挡雨棚及防水堤。同时严格限定垃圾临时存放地点,按照性质分类妥善处理处置,不会对水体环境产生影响。 本项目油库区污油主要来源于飞机退油,油库中的储油罐、过滤器、加油车等存、运油设备累计的废油由返空的油罐车运回龙洞堡机场油库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回收处理。项目设置维修间,主要用于过夜飞机的临时检修,检修过程产生的废机油、废润滑油等储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在维修间内设置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的建设和管理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有关要求进行。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
| |||||
评估意见 |
|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 |||||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0851-85571099、86987058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