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环境评价 > 建设项目审批前公示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0年5月09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公示(安顺市大洞口水库工程)
发布时间:2020-05-09 09:00:00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字号: 分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安顺市大洞口水库工程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2020年5月9日-2020年5月1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

0851-85571099(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0851-86987058(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A2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真:0851-85570802

通讯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582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A2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编:550002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1

安顺市大洞口水库工程

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

安顺市西秀区水务局

贵州中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工程建设内容

大洞口水库位于长江流域乌江支流千峰河上游,推荐坝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的讨兑寨,坝址经纬度坐标为105°55′28″E,26°21′46″W,距安顺市区约13km。

工程建设内容由水源枢纽工程、引水工程两个部分组成,引水工程又包括:供水工程(供水输水管道)、灌溉工程(灌溉输水管道)两部分。其中,水源枢纽工程包括混凝土重力坝及取水与放空设施;供水工程包括供水输水管道;灌溉工程包括灌溉输水管道。

工程主要建设任务为农村人畜饮水、城市供水及灌溉。至设计水平年(2030年),农村人畜饮水年供水量52万m3(保证率95%),可解决农村7575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城区年供水量为968万m3(保证率95%),可解决安顺市工业用水653万m3,城区河道生态景观用水315万m3的用水问题;灌溉年供水量为179万m3(保证率80%),可解决下游灌区4600亩耕地的灌溉水问题。推荐方案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419m,死水位为1415m,兴利库容799万m3,总库容1102万m3。水库工程等别属Ⅲ等,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总工期22 个月,工程总投资107133.52 万元,静态总投资105270.57万元。

(一)生态环境

1)生态环境影响

根据工程可研报告与《安顺市大洞口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评价区工程建设占地与水库淹没范围为362.26hm2(永久性征收土地337.02hm2,临时性征用土地25.24 hm2,陆地345.61 hm2,水域面积16.65hm2)。工程施工损毁的植被类型主要是农田植被,自然植被受影响较小,主要是工程区内常见的月月青、火棘等植被类型,这些都属于评价区域内普遍分布的类型,在评价区域内广布,评价区植被类型没有改变,其植物区系组成成分没有发生变化,损失的只是局部群落及部分生物量。

水库淹没的各类植被类型面积为277.68hm2,淹没占地共损毁自然植被3.42hm2,使得在栖息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物受到影响,林地、灌丛、灌草丛的植物消失,生境发生改变,植物由于生境改变而死亡。以此为栖息地的其他动物、微生物失去栖息场所,使动、植物资源量减少,生物量受到影响。水库淹没及工程永久占地总的生物量损失量为4148.53t,占评价范围总生物量的0.36%,工程永久占地对该地区生态造的影响很小。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大洞口水库工程水库淹没、施工占地过程将对评价区植被产生直接破坏和间接影响。针对工程建设对植被的影响,评价提出了最小化影响措施、减量化影响措施、对原有林地的保护措施,并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规划了生态修复补偿措施,针对特殊的保护动植物,制定专门的避让及保护措施。对于水生生态环境,评价提出严格执行“三废”污染控制措施,繁殖期避让措施以及外购滤食性鱼苗放流措施,在保证生态流量的前提下,加强上下游河道和支流的管理,强化公众保护意识。为防治水土流失,必须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要求,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减轻大洞口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地表水环境

1)水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砂石料冲洗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混凝土拌合站冲洗废水经处理后回用,施工废水对下游河段水质影响较小;基坑初期排水基本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基坑经常排水经处理后回用,对下游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机械车辆冲洗含油废水经处理后用于场内洒降尘,不外排对地表环境影响较小;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出优先浇灌附近植被或作为水保物措施用等,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本工程围堰采用不过水土石围堰,导流明渠导流能力较大,因此,初期导流期间,对坝上游河段水文情势影响很小。

水库形成后,水体面积、体积、水深及水面宽度均较天然情况下游较大增加,分别为17.51倍、68倍、2.15倍、47.65倍;而水体流速则减小,仅为天然情况下的0.01倍,水体流速有急流状态转变为缓流状态,不利于水体中污染物的自我净化,易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大洞口水库的蓄水运行,对坝址下游千峰河段造成减脱水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坝下河段的水文情势,对下游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由于水库为非污染类项目,水库运行不会对千峰河水质造成比较大的污染,并且水库有饮用功能,在水库运营后,会配套实施水源保护等工程,因此,不会对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2)水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期生产废水采用沉淀池、隔油池等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及施工用水,不外排。施工期生活污水经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旱季全部回用于当地植被的浇灌,雨季暂时贮存在沉淀池内。水库运营期在管理站修建公厕,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出水可用作生活区的绿化用水。用作农田的有机肥料。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各种废水全部得到有效处理,对水库水质不会产生影响。水库建成前,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落实库底清理工作。

运行期水库满足坝址以下减水河段的生态用水所需水量。工程建成后,在库区划分饮用水水源地、落实各级水源保护区保护要求,开展库区污染源治理、预防水库富营养化、安装库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最小下泄生态流量、建立并完善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体系等措施,以保护水库及下游河段水质。

(三)地下水环境

库区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要类型,次为基岩裂隙水,再次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水。千峰河河谷为库区的最低排泄基准面,碎屑岩类地层分布地带以地表明流为主,沿冲沟或山脊面直接补给河水;碳酸盐岩类地层分布区,尤其是强可溶岩地带,地表水多通过发育在洼地中的落水洞等潜入地下以岩溶管道水的形式向河床排泄,地下水水力坡度一般较为平缓。大气降水是补给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显著,一般河边泉点洪枯期流量变化较大。

项目区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矿泉水、温泉等敏感、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属于地下水环境不敏感区域。对该区域地下水水文情势无明显影响,也不存在影响周边居民对地下水利用的问题,项目建设基本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仅有少量的库区水量下渗,补充地下水。因此,项目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限。

(四)空气环境

1)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洞口水库工程建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集中在施工期间。主要的废气有施工设备燃油废气、爆破废气、砂石料加工粉尘以及施工现场及道路产生的扬尘。但这些影响仅在施工期间存在,一旦施工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且在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这些影响都可以得到减缓。

2)空气环境保护措施

本报告主要提出以下措施:合理选择设备、优化施工方法和布置、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控制和削减砂石料加工系统粉尘、燃油废气、交通粉尘和施工作业区扬尘等,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

(五)声环境

1)声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建设对声环境的影响也体现于施工期间。施工噪声对居民点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仅在施工期间短暂存在,施工结束后即可消失。此外在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安装减震垫片、设置隔音棚、汽车减速慢行等措施后,可以大大降低噪声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2)声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施工区域的施工噪声影响,本报告主要从降低噪声源强、阻断传声途径方面提出了系列防护措施;针对交通噪声度敏感目标的影响,主要从设置限速禁鸣标志、限制施工时段等方面提出了防护措施。

(六)土壤环境

范施工的要求,特别是减少占地,优化挖填工序,尽量做到以挖就填,避免大量弃土乱堆乱放,减少开挖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减轻水土流失,涉及盐化影响的土壤,可采取排水排盐或降低地下水措施,以减轻土壤盐化的程度。

(七)环境地质影响减缓措施

水库蓄水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可避免的。在工程设计前,对拟建区域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详尽的勘查,掌握较为详实的地质情况后,在设计从坝址选择、蓄水位确定、初期蓄水等诸多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尽量减少水库建设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

同时,对库岸稳定、水库浸没、水库渗漏等影响加以分析预测,水库建设前事先采取征地、移民安置、原地保护、迁建等措施,尽可能减小地质环境变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八)移民安置

项目安置方式为统规自建,村民就近安置方式,其生产方式保留农业生产。共布置6个移民安置点,评价要求统筹规划后,安置点须配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要求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引到坝址下游排放,禁止在大洞口水库库区新建排污口。为每户移民设置1个垃圾桶,同时在移民安置区修建1座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定期对垃圾桶和垃圾转运站消毒。

在移民安置、改迁建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挖填平衡,不能利用的少量弃渣先临时堆存在房屋周边田间地角,以不影响农作物收成为控制点,然后逐步消化于周边地块。鼓励移民在房前屋后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的经济树木,既能提移民收入,美化环境,又能减少水土流失。

专项复建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占地破坏地表植被,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在其复建之前应单独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针对不利影响制定对策措施并加以实施。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板)

大洞口水库环评公示稿(含附表及图纸)20200512.pdf

评估意见

大洞口水库工程环评评估意见.pdf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大洞口环评公众参与说明.pdf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程途径.pdf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0851-85571099、86987058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