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辐射监管 > 辐射类项目审批前公示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5年9月拟作出的贵州华电毕节热电有限公司2×150MW机组220kV双回线送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核与辐射)
发布时间:2025-09-24 09:42:04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fsc
字号: 分享:

根据建设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贵州华电毕节热电有限公司2×150MW机组220kV双回线送出工程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况予以公示示期2025年9月24-2025年9月30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起五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86987058(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真:0851-85570802

通讯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27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

    编:550002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1




贵州华电毕节热电有限公司2×150MW机组220kV双回线送出工程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贵州华电毕节热电有限公司

贵州水陆源生态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境内,线路起于贵州华电毕节热电有限公司220kV升压站构架挂点,终点至毕节220kV变,采用单、双回设计,线路全长约3.627km



、施工期

本项目已建成投运,根据现场调查可知,无施工期环境污染遗留问题,因此,本项目不涉及后续整改建设工程。本次环评对已实施的工程进行回顾性评价。

一、声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本工程已建成投运,施工期噪声影响已结束。施工期项目噪声源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些机械的单体声级一般均在80dB(A)以上,其中声级最大的是挖掘机等,声级达85-95dB(A),这些设备的运转将影响施工场地周围区域声环境的质量。经向施工单位了解,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降噪措施:

1人为噪声的控制

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

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加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加强施工噪声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文明施工,禁止夜间施工,最大程度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

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禁止夜间施工。施工单位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了围栏,尽量减少了建设期声环境影响。

3)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

已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声设备的施工机械。

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设置了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运输车辆降低车速、禁止鸣笛,禁止夜间运输,减少了对工程四周声环境的影响。

二、大气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项目建设施工时,主体工程已对本项目变电站区域进行场坪。本工程施工期扬尘主要来自于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施工现场内车辆行驶产生的道路扬尘等。经向施工单位了解,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降尘措施:

1)施工时,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围挡措施。

2)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物时,进行了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已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控制扬尘污染。

3)加强了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

4)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了车速,施工期间产生的弃土弃渣等已得到合理处置。

5)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在施工期间已及时清运,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置,防止了污染环境。

6)施工结束后,已按工完料尽场地清的原则立即进行空地硬化或覆土绿化,减少裸露地面面积。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1)施工废水:项目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主要为各种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本项目建设时,主体项目还未建设完成,升压站内产生的施工废水和主体项目共用临时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或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输电线路施工未设置临时冲洗设施,无施工废水产生;施工所需混凝土、砂石料采取成品砂石料和水泥运输至施工现场,不在场内拌合。对周边环境基本不造成影响。

2)生活污水:升压站内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主体项目已建化粪池处理后委托周边农户定期清掏用作农肥,不外排,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借用沿线农户旱厕处理。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可依托站内已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对周边环境基本不造成影响。

四、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污染源

升压站、输电线路和间隔扩建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基础施工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因建设具有跨距长、点分散的特点,单个杆塔的开挖土石方量很小、全部回填利用。由于施工点分散,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全部集中至各村寨的垃圾箱,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外运处理。

2)采取的环保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直接回填低洼处,生活垃圾依托当地村寨的收集箱,由当地环卫部门外运处理;

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过程的临时占地,覆盖表层土及时进行迹地恢复。

3)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为短期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落实了相应的固体废物的管理和处理措施,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根据现场调查与当地居民的访问,施工期未出现土石弃渣无序堆放或堆存现象,也未收到公众关于固体废物污染方面投诉。

五、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仅表现为对施工范围内地面的破坏与扰动,施工期砍伐的树种类型主要为灌草丛,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修复,使施工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得到恢复。

本工程变电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对征地红线范围采用围墙进行围挡,严格限制施工作业范围,未扰动征地红线范围之外的植被;其次对进场道路和厂区进行硬化,有效控制扬尘和噪声对外环境影响;再者,优先剥离表层土进行储存,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最后,对厂区临时点地区及时撒播草籽,提高变电区的植被覆盖率。

本工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首先根据地形条件选择环保型塔型,降低杆塔占地面积和控制水土流失;其次采用低影响的施工工艺,以人工加小型设施为主,避免采用大型机械设施;最后,对杆塔占地区及时撒播草籽,提高植被覆盖率,根据202410月的现场调查,塔基的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项目运营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管理,严禁扩大现有规模与范围,项目到期后由建设单位负责做好生态修复。

、运行期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敏感目标电磁环境影响分析及实际现状监测结果,本工程升压站、输电线路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4000V/m4kV/m),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为100μT0.1mT)限值要求。

2)噪声

由自行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升压站东侧厂界处昼间声环境监测值为50.3~57.0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42.4~45.1dBA),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限值。

输电线路的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噪声基本不构成增量贡献,本工程220kV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后,输电线路沿线各声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噪声水平也能满《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公示稿.pdf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窗口0851-86987058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