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500千伏关岭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8月11日-2025年8月1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 0851-86987058(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0851-85867963(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传 真:0851-86987058
通讯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邮 编:550002
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65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
建设项目概况 |
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500千伏关岭输变电工程 |
贵州省安顺市、贵阳市、黔南州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有限公司 |
(1)关岭50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新建关岭500kV变电站,拟建站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普利乡小坝村。本期建设1台1000MVA主变压器,500kV出线2回(至水场1回、八河1回),500kV高抗1组150Mvar高压电抗器(至水场),本期装设2×60Mvar低压电容器、1×60Mvar SVG、1×60Mvar低压电抗器。 (2)水场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水场500kV变电站位于贵州省贵阳市龙里县龙山镇,本期扩建1个500kV出线间隔至关岭变;在变电站围墙内预留场地扩建,不新征用地。 (3)八河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八河500kV变电站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马厂乡,本期扩建1个500kV出线间隔至关岭变;在变电站围墙内预留场地扩建,不新征用地。 (4)关岭~水场500kV线路工程 线路起自拟建的关岭500kV变电站,止于在建的水场500kV变电站,途经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关岭县、镇宁县、紫云县、贵阳市花溪区、黔南州龙里县、长顺县、惠水县。新建线路长度168km,其中,水场变出线段利用在建青岩~水场500kV线路同塔双回路单侧挂线0.5km,新建同塔双回路单侧挂线5.5km,其余162km按新建单回路架设。 (5)关岭~八河500kV线路工程 线路起自拟建的关岭500kV变电站,止于八河500kV变电站,途经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镇宁县。新建线路长度27km,单回路架设。 本工程钻越发耳电厂~八河双回500kV线路,钻越处原发耳电厂~八河双回500kV线路导线有接头,需更换导线,更换线路段路径长约0.73km。 |
一、主要生态影响 1、施工期 (1)施工噪声 各类施工机械噪声可能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影响。本工程施工期施工设备噪声源声压级范围为72~85dB(A)。 (2)施工扬尘 施工开挖,造成土地裸露,产生的二次扬尘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暂时性的和局部的影响。 (3)施工废污水 施工污水包括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其中施工废水主要来自设备、运输车辆的清洗废水及建筑结构养护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盥洗、淋浴等生活排水。施工废水若不经处理,则可能对地表水环境以及周围其他环境要素产生不良影响。 新建关岭~水场500kV线路工程穿越丰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1次,穿越长度约0.3km,需在保护区内立塔1基;工程拟建线路距离一级保护区边界的最近距离约0.3km。新建关岭~八河500kV线路工程一档跨越丰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1次,穿越长度约0.3km,需在保护区内立塔2基;工程拟建线路距离一级保护区边界的最近距离约0.5km。施工期施工废水和施工生活污水若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不良影响。 (4)施工固体废物 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建筑垃圾若不妥善处置则会产生水土流失等环境影响,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破坏景观。 (5)生态影响 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以及土地占用对土地功能的改变。 本工程涉及穿越的生态敏感区为生态保护红线,线路穿越生态保护红线长度32.25km,拟立塔77基,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7325公顷。占用面积较小,且临时占地通过植被恢复后仍能发挥其原有的土地功能。因此,工程建设造成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减少的影响极其微小。 本工程一档跨越整合优化后贵州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范围总长约0.280km,不在森林公园内立塔,森林公园内无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严禁在森林公园范围内堆放施工固废、排放施工废水、破坏森林公园内植被或其他设施等行为后,项目施工期对森林公园无影响。 2、运行期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变电站内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主要产生于配电装置的母线下及电气设备附近。在变电站内各种带电电气设备包括主变压器、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以及设备连接导线的周围空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高电场,继而产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电磁影响。 输电线路在运行时,电压产生电场,电流产生磁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2)运行噪声 变电站运行期噪声主要来自主变压器和室外配电装置等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噪声及冷却风扇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主要以中低频为主。 输电线路运行噪声主要来源于恶劣天气条件下,导线、金具产生的电晕放电噪声。 (3)废污水 变电站正常运行工况下,无工业废水产生;站内污水主要来源于运行和值守人员的生活污水,且为间断产生。新建500kV关岭变电站生活污水量约为0.34m3/d,站内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 输电线路工程在运行期无废污水产生。 二、主要预防措施及预期效果 1、施工期 (1)施工噪声 变电站施工一般仅在昼间(6:00~22:00)进行,对周围环境影响也主要分布在这个时段。考虑各施工阶段的施工设备的声环境综合影响情况下,施工场地三通一平阶段的影响最大。施工设备通常机械噪声一般为间断性噪声。施工前,先建好的变电站围墙(砖混结构的实体围墙)可进一步降低施工噪声,因此,本工程变电站施工场界处昼间噪声排放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应当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的证明,并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在采取上述环保措施后,工程施工对站外声环境及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很小,并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恢复。关岭变电站的主要施工场地位于围墙内,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也就随之消除,变电站施工对站址周围的声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之消失。 本工程输电线路塔基具有占地分散、单塔面积小、开挖量小、施工时间短的特点,单位塔基施工周期一般在2个月以内、排放噪声的机械设备施工作业时间一般在1周以内,且夜间一般不进行施工作业,对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的、短暂的,并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之消失,故对声环境影响较小。 (2)施工扬尘 合理组织施工,尽量避免扬尘二次污染。施工临时堆土应集中、合理堆放,遇天气干燥时应进行人工控制定期洒水。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以防止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对土、石料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材料,在运输时用防水布覆盖。在施工现场周围建筑防护围墙,进出场地的车辆应限制车速。 通过上述环保措施可以有效减小线路施工产生的扬尘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本工程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也将随之消失。 (3)施工废污水 施工废水通过泥浆沉淀池或临时沉砂池进行处理,上部清液收集后回用于场地喷洒。 新建变电站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利用化粪池处理,扩建变电站不设置施工营地,一般租用当地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站内已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线路施工较为分散,在线路附近租用当地民房,不设置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在采取上述环保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对丰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措施 线路施工活动不得进入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不在丰洞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立牵张场等施工场地。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塔基基础时,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尽量减小开挖的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破坏原土。土建施工一次到位,避免重复开挖。基础开挖尽量保持坑壁成型完好,并做好弃土的处理,避免坑内积水,基础坑开挖好后尽快浇筑混凝土。基础拆模后,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回填,回填土按要求进行分层夯实基础施工尽量采用基础开挖量较小的基础开挖方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线路放线过程中,采用无人机放线等先进的施工放线方式,不砍伐出放线通道,紧线过程中利用牵张设备进行,不砍伐植被;提高线路的架线高度,确保最低线高下的植被不需要进行大幅修剪,保护线路下方的生态环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段施工采用无废污水排放的塔基基础施工方式;施工废水应杜绝直接向水源地保护区水体排放,应将施工废水沉淀处理后回用,上清水用于喷洒施工场地、下层沉淀层填埋并采取绿化措施。 在采取上述环保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对丰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可以接受。 (4)施工固体废物 施工场地应及时进行清理和固体废物清运。施工单位应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开展施工,临时土石方应集中堆放、及时回填,以减少弃土弃渣的产生。为避免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前应作好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收集堆放,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雨、防飞扬等),安排专人专车及时清运或定期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使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处于可控状态。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容器,集中运出。 在采取了上述环保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5)生态影响 ①土地占用 工程在下一阶段设计中,需进一步优化杆塔设计和线路走廊宽度,尽量减少永久及临时占地。工程施工要严格在划定的范围内进行,禁止在划定范围外施工。施工便道及临时占地应尽量避免穿过和占用成片林地、农田,应选择荒地或尽量选用已有的便道,或缩小范围,以减少临时占地。 ②植被保护 线路走廊中的林木原则上不砍伐。在考虑树种自然生长高度后树冠与导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或净空距离)<7m时采用加高铁塔的方法处理。优化输电线路路径方案,减少林木砍伐量。统筹规划施工布置,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并尽可能选择植被稀疏处,并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砍伐施工场地外的林木。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临时道路、牵张场、塔基施工临时占地等恢复原有土地功能。植被恢复时,应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当地乡土植物进行恢复,杜绝采用外来物种。线路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散生的保护植物,塔基定位时应予以避让,施工时严禁随意砍伐。 ③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猎杀鸟类和捕蛇捉蛙等。施工过程中遇到鸟、蛇等动物的卵(蛋)应妥善移置到附近类似的环境中。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进入临时施工区域以外的区域活动等,避免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活动的干扰。 ④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跨越地表水体段线路施工期间施工场地和施工临时堆土点应尽量远离水体,禁止将输电线路塔基施工时产生的废渣和建筑垃圾弃入附近水体。在跨越地表水体线路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现场使用带油的机械器具的检修和维护,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油。不漫排施工生产废水,特别要禁止施工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水体。 在落实环保措施后,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运行期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①变电站高压一次设备采取均压措施。 ②输电线路 1)其他地区 本工程500kV单回线路经过其他地区时,导线对地高度需要抬升至13m;本工程500kV单回并行线路经过其他地区时,导线对地高度需要抬升至13m;本工程500kV双回路单边挂线线路经过其他地区时,导线对地高度需要抬升至12m;本工程500kV双回线路经过其他地区时,导线对地高度需要抬升至12m。 2)居民区 本工程500kV单回线路经过居民区时,针对地面1.5m、地面4.5m(对应2层坡顶)、地面7.5m(对应2层平台和3层坡顶),导线对地高度需要分别抬升至25m、26m、27m;本工程500kV单回并行线路经过居民区时,针对地面1.5m、地面4.5m(对应2层坡顶)、地面7.5m(对应2层平台和3层坡顶),导线对地高度需要分别抬升至26m、27m、28m;本工程500kV双回路单边挂线线路经过居民区时,针对地面1.5m、地面4.5m(对应2层坡顶)、地面7.5m(对应2层平台和3层坡顶),导线对地高度需要分别抬升至23m、24m、25m;本工程500kV双回线路经过居民区时,针对地面1.5m、地面4.5m(对应2层坡顶)、地面7.5m(对应2层平台和3层坡顶),导线对地高度需要分别抬升至22m、23m、25m。 采取措施后,本工程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限值要求。 (2)运行噪声 ①在设备采购时,对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设备声源进行限制,限制主变压器1m处声压级不超过72.4dB(A),高压电抗器声源按1m处声压级不超过68.7dB(A),SVG室外1m处声压级不超过75dB(A)。 ②在关岭500kV变电站东北侧围墙上加装高0.5m、长约83m的隔声屏障。 采取措施后,变电站运行期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环境敏感目标处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3)废污水 新建500kV关岭变电站站内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站内道路洒水及冲洗,不外排,不会对站外水环境造成影响。 输电线路工程在运行期无废污水产生,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 |
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公示版) |
| |||||
公众参与方式与途径 |
| |||||
公众参与调查 |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0851-85867963、86987058(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