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辐射监管 > 辐射类项目审批前公示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5年3月拟作出的沪昆国高贵安扩容工程项目穿越贵阳局500千伏输电线路迁改(±500kV高肇直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核与辐射)
发布时间:2025-03-13 17:32:37 来源: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fsc
字号: 分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沪昆国高贵安扩容工程项目穿越贵阳局500千伏输电线路迁改(±500kV高肇直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3月13日2025320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 0851-86987058(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0851-85867963(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真:0851-86987058   

通讯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编:550002

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65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建设项目概况

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沪昆国高贵安扩容工程项目穿越贵阳局500千伏输电线路迁改(±500kV高肇直流)





贵州省安顺市境内






贵州贵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贵州柏年瑞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工程新建迁改线路总长约0.526km(其中拆除原#45#46杆塔并拆除其间导地线新建#45#46杆塔和其间线路0.526km新建#50杆塔并拆除原#50杆塔,该段导地线利旧仅调整#50-#51之间导线高度,调整弧垂段长度约0.308km);本工程拆除铁塔3基,新建铁塔3



一、 

一、 主要生态影响

1、施工对生态系统影响

但由于本工程永久占地面积较小,且成点式分布,对各生态系统的影响有限;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基本能够恢复其原有生态功能;施工活动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后可把环境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且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影响随之消失。

2、对陆生植被的影响

线路沿线主要植被类型有以柳杉、响叶杨和玉米、水稻,同时还有灌木杂草等林间植被,均为常见树种。根据设计资料及现场调查,线路沿线跨越不涉及乔木林地,有效降低了对林木的砍伐。工程对植被的破坏仅限于塔基及周边少量树种,塔基周围的植被主要为一些灌丛和灌草丛。在目前的工程施工设计中,线路采用铁塔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的配合使用,有效地利用原地形地貌,做到少开挖或不开挖基面,少量的植被砍伐不会对陆生植被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对周边植被进行恢复,在采取人工植被恢复的措施下,项目建设不会影响沿线植被群落结构的稳定。

3、对陆生动物影响

工程的施工建设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总占地面积较小,且以临时性占地为主,工程结束后方可恢复,由于鸟类活动能力强,工程影响区及以外区域类似生境丰富,鸟类受到施工干扰后可自由迁移至适宜生境生存,此种影响具有暂时性、分散性的特点,待施工结束后,此种影响亦将逐渐消除,因此只要规范好施工人员个人行为,项目施工对鸟类总的影响不大。

二、 预防措施及预期效果

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场地,加强施工管理与监理,优化施工设计,尽量减少施工占地及施工活动造成的森林植被损失,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塔基基础优先采用挖孔桩基础,控制塔基开挖作业面,从而减少塔基开挖造成的植被破坏。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牵张场地等临时占地植被恢复。工程周边植被恢复除考虑水土保持外,还应适当考虑景观及环保作用,使水保、绿化、美化、环保有机结合为一体。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公示版)


公示稿-沪昆国高贵安扩容工程项目穿越贵阳局500千伏输电线路迁改(±500kV高肇直流).pdf


公众参与方式与途径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式和途径.pdf


公众参与调查


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说明(±500kV高肇直流).pdf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0851-8586796386987058(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