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普定县化处盘江新能源汇集站220kV送出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3月11日-2025年3月1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86987058(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 真:0851-85570802
通讯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59号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辐射处
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27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
邮 编:550002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1 |
普定县化处盘江新能源汇集站220kV送出线路工程 |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 |
盘江新能源(普定)有限公司 |
贵州艺林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
线路起自普定县化处镇盘江新能源汇集站220kV侧出线构架,终至普定电厂220kV升压站220kV侧进线构架,线路长度约19.5km。立塔52基。单回架空。 |
一、施工期 1、生态保护措施 1、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 本工程的实施必将对项目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应该采取积极的避让、减缓、修复、补偿措施。按照生态恢复的原则其优先次序应遵循“避让→减缓→修复→补偿”的顺序:优先采取避让方案,源头防止生态破坏,包括通过选址选线调整或局部方案优化避让生态敏感区,施工作业避让重要物种的繁殖期、越冬期、迁徙洄游期等关键活动期和特别保护期,取消或调整产生显著不利影响的工程内容和施工方式等。优先采用生态友好的工程建设技术、工艺及材料等,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减缓潜在的不利生态影响。项目应合理规划施工季节和时间,尽量避让动物的繁殖期、迁徙期。施工期要求合理规划牵张场等临时场地,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动植物造成碾压和破坏。 (1)避让措施 优化铁塔设计和线路路径,减少永久占地和对林木的砍伐量;塔基设计定位时,尽量避开农田和林地,减少位于农田及林地内的塔基数量。 同时应合理规划施工临时道路临时场地,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动植物造成碾压和破坏。 (2)减缓措施 施工期的临时占地宜选择植被稀疏地带,并减少占地面积和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项目施工前应对工程占用区域可利用的表土进行剥离,单独堆存,加强表土堆存防护及管理,确保有效回用,施工时减少地表开挖,合理设计高陡边坡支挡、加固措施,减少对脆弱生态的扰动。 (3)生态影响防护与修复、补偿原则 本项目建设造成地表植被破坏的,要求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充分考虑自然生态条件,因地制宜:生态恢复物种优先使用原生表土和选用乡土物种,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构建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最终形成可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生态修复的目标主要包括: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度和土壤肥力;维持物种种类和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力;维持生境的连通性等。 ①自然资源损失的补偿原则:项目所在区域自然资源由于本项目施工和运行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损耗,因此应按自然资源损失的补偿原则进行补偿。 ②区域自然系统中受损区域恢复原则:项目实施后将使局部区域原有自然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应采取措施减少这种功能损失。 ③凡涉及到敏感地区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凡涉及到需要保护物种地区必须指定补偿措施。 ⑤设计阶段生态影响防护措施:采取有效施工方式,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占地及土石方开挖和植被破坏,防治水土流失影响。优化道路及线路设置,尽量利用已有农村道路、上山小路进行建设,尽量减少地表扰动和破坏,减少土石方挖填工程量,设置施工挡板。 2、施工期植被及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项目区为以草地植被为主,施工期应尽量少挖填方,多保留现有的生态群落和生境类型,施工时序应避开植物生长期繁殖期,减少对植物的影响;同时严格控制施工占地范围,文明规范施工,加强施工机械和人员的管理,规定施工车辆及人员进出场地的路线,减少由于滥踩滥踏及车辆碾压对地表植被造成的破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和植被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项目场区植被恢复选取当地特征草类植被进行种植或种植农作物的方式进行恢复,播种选择雨季条播或撒播,撒播前精细整地,适时抢墒种植,以保证正常出苗,确保及时恢复项目因施工破坏的生态环境。 3、施工期动物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应避开动物繁殖期。并应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评价范围内除蛇、蛙(属贵州省重点保护动物)及画眉、红嘴相思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环评要求在施工时应避开动物繁殖期,施工期间需严格控制施工占地范围,减少对野生动物生境的影响。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禁止对蛇类、蛙类及其他各种野生动物乱捕乱杀。并应广泛开展宣传和教育,在认真做好施工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对动物生境很好保护的同时,还必需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和法制教育。采用广播、张贴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向项目施工人员及附近村民宣传野生动物的知识及保护的意义,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禁止非法狩猎、诱捕、毒杀野生动物,有效控制其它威胁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 4、对公益林的保护措施 ①输电线路经过公益林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采用高跨方式,减少对导线下方公益林的砍伐,且在通过林地地段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破坏。 ②加强施工管理,禁止乱挖、乱铲、乱占、滥用和其他破坏公益林的行为。 ③施工完毕后对塔基进行植被恢复。 ④线路塔基基础施工时会对部分公益林的林木进行砍伐,待线路施工结束后利用当地树种对砍伐的树木进行异地迁种。 ⑤待施工结束后,对塔基进行植被恢复。 5、施工期对乌江中上游石漠化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措施 (1)施工前应对占地区进行表土剥离,并用于施工结束后覆土绿化用土,项目紧邻乌江中上游石漠化生态保护红线,施工期应加强管理,严格划定施工区界线,在保证正常施工前提下,应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并明确临时作业区,各种施工机械、材料临时堆放等均严格按照设计放置在指定地点,不得随意堆放,施工时尽量减少扰动面积。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性种植、播撒草种等。 (2)施工期间塔基开挖后及时回填。施工单位应合理规划施工路径,施工车辆按照指定行车路线通行,禁止随意碾压和破坏道路外植被。 (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时序,施工期开挖等应尽量避开雨季和大风天气,以降低水力和风力等情形下造成的水土流失。 (4)施工结束后应对工程建设区内破坏的裸露区域地表进行植草等措施,尽快恢复植被,保持水土,缓解生态破坏。施工结束后在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后,项目建设不会改变区域土壤侵蚀强度,采用当地物种进行植被恢复,禁止引入外来生物,措施后可有效减少项目施工对区内水土流失、石漠化程度的影响。 6、施工期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 ①对易产生扬尘污染材料的堆放、装卸,应采取有效遮盖、封闭等防尘措施,禁止露天长期敞开堆放易产生扬尘的材料。运输易产生扬尘材料时应按规定实施密闭运输,实现无抛洒滴漏,减轻粉尘对永久基本农田中作物的影响; ②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在项目红线内施工,严禁向道路两侧的永久基本农田外扩越界施工和铺设,余弃的弃渣及时运至弃渣场处置,对于现状存在塌方、土质裸露的局部路段可进行适当改造,加固筑牢,防止水土流失造成两侧永久基本农田的沙化; ③尽量选在农田农作物收割后的闲置期进行施工; ④应在永久基本农田地面的径流汇集线上设置缓流泥砂阻隔带。阻隔带可以采用透水的高强PVC编织带,用角铁或木桩将纺织袋固定于汇流线相切的方向上,带高一般为50cm即可,带长可视地形决定,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可以有效地阻止泥沙随径流流动,控制住施工期场地的水土流失。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塔基场地平整、基础开挖、临时土方的堆放会产生一定的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会对周边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大型机械设备较少,产生的废气量少,并在开阔的施工场地施工,其产生的废气很快扩散,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为减少施工时塔基产生的扬尘,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 (1)如施工时,合理开挖、科学回填等; (2)在施工场地及附近路面洒水、喷淋,对运输车辆进行清洗,以防止泥土被带出污染公路路面; (3)汽车运输的粉状材料表面应加盖篷布、采取封闭运输,防止飞散、掉落,及时清扫车轮泥土等,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 (4)运输车辆在经过居民点时,减缓车速,尽量减小扬尘的产生,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在采取有效措施后,施工扬尘对大气影响较小。 (5)输电线路钢构架及个别零件建设过程中焊接作业会产生焊接烟尘,主要是焊条及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氧化产生的一些金属氧化物。本工程中仅涉及简单的焊接,焊接作业不多,因此焊接产生的烟尘无组织排放量较少,项目输电线路沿线地势开阔,经大气的扩散稀释作用后,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6)同时施工单位须使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加强车辆和施工机械的保养,使车辆和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严禁使用报废车辆和施工机械,以减少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且本项目施工不需要较多大型的施工机械,施工量较小,产生的废气量小,易于扩散。 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废污水污染源 本工程无涉水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1)施工废水 输电线路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主要为各种设备及车辆冲洗水,塔基开挖的泥浆水,混凝土使用、砂石料使用产生的废水。输电线路分段施工,每段所产生的施工废水量很少(1m3/d),通过在施工场地内设置简单隔油沉淀池(2m3)处理,回用于施工场地用水及运输道路洒水,不外排。 2)生活污水 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沿线居民既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后,就近用于农作物肥料,不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因此,施工生活污水不会对工程区水环境产生影响。 3)在对塔基进行灌注桩基础施工时,尤其是对临近基本农田的塔基,应在施工场地内设置泥浆澄清池以及泥浆沟,确保泥浆不溢流,避免泥浆破坏基本农田。澄清脱渣后的护壁泥浆循环使用,不能再使用的废弃泥浆应采用密封式罐车清运处置。 4、声环境保护措施 为减少施工时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噪措施,尽可能降低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为减少施工时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噪措施,尽可能降低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1)施工区严格控制在用地红线范围内;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3)选用低噪声设备; 4)对施工机械采取消声降噪措施; 5)运输车辆在途经声环境敏感点时,应尽量保持低速匀速行驶; 6)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音罩,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7)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距辐射高强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戴保护耳塞或头盔等劳保措施外,还应适当缩短其劳动时间; 8)项目夜间22:00-8:00期间不施工。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产生的噪声可得到较好地控制,施工噪声对周边的声环境影响不大。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固废来源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塔基施工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期施工机械设备保养和维修产生的废机油及线缆、铁塔等边角料。为减轻施工期间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工程拟采取以下措施:(1)塔基施工产生的多余土方全部用于塔基场地平整,可在项目内实现挖填平衡,不外弃,不另外设置弃渣场;(2)产生的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收集后,有利用价值的部分进行回收利用,无利用价值部分及时清运至当地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置场,不随意丢弃;(3)产生的生活垃圾利用周围民房既有的垃圾收集设施收集,不随意丢弃;(4)项目施工期线缆、铁塔等边角料集中收集,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5)采用塑料桶分类收集施工期施工机械设备保养和维修产生的废机油,依托普定县化处盘江新能源汇集站施工期危险废物暂存间(10m2)分区暂存,定期委托具有资质单位处置,严禁随意丢弃。 二、运营期 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1)对塔基处加强植被的抚育和管护; 2)在线路维护和检修中仅对影响安全运行的树木进行削枝,不进行砍伐; 3)在线路巡视时应避免带入外来物种; 4)在线路巡视时应留意电晕发生相对频繁的输电线路段,及时联系工程建设方进行线路维护,保证在此附近活动的动物安全。 5)对鸟类影响减缓措施 ①综合规划,设立集中的高压输电线路走廊通道,减少对线路走廊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对鸟类的影响。 ②输电线路呈警示色,根据鸟类的视觉特征,将高压输电线路导线设置成对鸟类具有警示作用的颜色,提醒鸟类对障碍物的识别,减少碰撞几率。 ③采用引鸟策略,降低鸟类对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采用在输电线路周围设立模拟杆塔、杆塔适当的位置 ④加装人工鸟巢、线路走廊周围相关位置加装人工鸟巢等措施,降低鸟类对输电线路的骚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严格按照本工程提出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各水土流失防治区进行治理,并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本项目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应及时恢复其原有功能,不影响其原有的土地用途。营运期间,加强管理,巡检车辆只在巡检道路内行驶,避免对植被造成损害。现场维护和检修应选择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的正常活动。 2、电磁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1)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的电晕; (2)采用良导体的钢芯铝绞线,减小静电感应、对地电压和杂音,减小对通讯线的干扰; (3)加强线路日常管理和维护,使线路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4)线路选择时已尽可能避开敏感点,在与其它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应严格按规范要求留有净空距离。 (5)本项目线路的设计原则根据《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等规程进行;导线的结构和物理参数按规范选用,并购用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产品。参考《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本线路导线和地线均采用国家标准型防震锤;导线、地线在与公路、输电线路等重要交叉档不得有接头,为线路的持久、安全运行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为预防运行期输电线路的事故风险,应根据具体情况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要求,集合相关规程/规范和行业标准,以及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以防止灾害后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减少灾害发生后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损失。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6)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与加强宣传,输电线路铁塔座架上需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明严禁攀登、线下高位操作有防护措施等安全注意事项,以使居民尤其是儿童发生意外。 (7)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居民进行有关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 3、水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营运期无废水产生。 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营运期无废气产生。 5、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1)电气设备的噪声水平控制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对火花及电晕放电产生的噪声,可通过选择表面光滑、耐氧化的导线和母线,在设备安装时要保证各类接口接触良好,这样可减少火花及电晕放电。 2)在设备定货时要求导线提高加工工艺,防止由于导线缺陷处的空气电离产生的电晕,降低本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可听噪声水平。 6、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项目维修主要检查线路的完整性,不涉及更换零件,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窗口0851-86987058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