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专题专栏 > 研究问题破解难题——竞赛之功
新形势下提升环保宣传实效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22 09:34:45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字号: 分享:

  新形势下提升环保宣传实效路径分析

  宣教处 欧尔嘉

  随着沙尘暴、PM2.5、河流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凸显,环保成为人类发展中不可回避的话题。2013年,雾霾波及我国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30天,创52年之最。多个省市分别出台政策,并将雾霾治理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同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政府的环保宣传,公众逐步认识到雾霾的危害性以及环保的重要性。当前新形势下,探索提升宣传环保工作时效性的路径,创新环保宣传,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都有待于人们的共同努力。

  一、环境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通过广范围、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有助于发挥环保宣传在推进和监督环保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在离不开充分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环保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助于促进环保政策的实行。同时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导、培育和形成环境保护道德风尚,为环保工作的开展营造浓烈的氛围。

  二、环境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1年起,PM2.5这个名词开始频繁走进公众视野,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进入普通公众视线。PM2.5、爆表灰霾遮天,柴静的“穹顶之下”等等,环境保护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以互联网、手机微传播为主的新兴科技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根本变革,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了影响舆论的主流地位,新媒体日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发源地”。微信微博的传播力量正在凸显。在传统媒体舆论引导上失去主导作用的情况,环境宣传教育在网络媒体阵地的缺位意味着话语权的丢失,往往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三、新媒体在环境保护宣传的作用

  新媒体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广泛、迅速、有针对性的宣传某种信息与观点。比如微博中的大V对一条微博的转发甚至会引起上万人的关注与回复,因此当这些人意识到环境问题的时候,微博的基本舆论导向 功能开始发挥作用。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拥有专业地位,更是因为他们拥有数以万计的粉丝。在体育自媒体中,容易充当意见领袖的往往是体育明星、知名体育评论员以及各大体育媒体的官方微博。意见领袖能够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并在发布时附上自己对该信息的理解和评论,对于关注点来说,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容易使其即将上演的体育集群时间中的舆论意见定性。无论是无心之言还是有意为之,意见领袖微笑的举动都有可能左右网络集群行为的态势。有些人认为目标的环境保护及宣传尤其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并不存在实际的意义,这也是目前广泛存在的对环境保护的扭曲认识。

  四、我省环境新媒体建设概况

  目前,全省九个市(州)、贵安新区、仁怀市和威宁县中,仅有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铜仁市、黔西南州五个市州开通“双微”、建立政务门户网站。除仁怀市、威宁县外,其余地区建立政务门户网站。遵义市、仁怀市、贵安新区开通官方微信。我省网络媒体建设起步较晚,在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覆盖率依然较为滞后。近年来我省围绕“饮用水源地保护”、“粉尘噪音污染”、“企业违规排污”、“垃圾填埋”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与环保相关的舆论传播,部分网民一边倒地支持某些似是而非混淆视听的观点,环保部门在应对中有时处于尴尬被动的状态,公众环保事件及环境污染事件让新闻的关注点更多放在“冲突” “危机” 的层面,局限在被动地应急解决、赔偿等问题上。(全省新媒体建设情况附后)

  五、新形势下我省环境宣传工作实效的途径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省环境宣传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宣传环保成就。但是在公众环境权利意识空前高涨的今天,这个任务和重点已经发生了悄悄地转移,需要进行重新梳理和涉及。

  一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调整环保宣教工作目标和重点方向。环境宣教部门应当迅速将重点转移到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社会各界共建美丽中国。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手段,组合发力进行全方位宣传,通过开通环保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等新媒体平台,移动媒介可以让公众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只需连接网络便可以获得最新的信息。及时准确发布官方信息、挤压谣言传播空间,开发网络环境学习栏目,为公众与环保部门交流互动提供平台。利用双微、互联网等新媒体拓展环保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适应我国当前环保事件频发、环境问题敏感的新形势,将我省环境宣教的重点放在提高公众对各类环境问题科学认识的能力上来。新的形势下,环境宣教如果停留在以警示教育、危机教育的时代,不但不能缓解公众的焦虑,反而会激化因环境问题印发的各类矛盾、必须向较为系统化、较为专业化的教育、培训上的倾斜,培养更多能科学认识环境问题,理性、冷静分析问题的能力的群体,防止不科学、恐慌性的谣言扩散和有害舆论扩散。如准确统计相关数据,官方及时发布污染信息;客观公布污染产生的真实原因;官方报道污染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等。

  三是引导公众发挥对环保工作的监督作用,要注重引导公众提升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公众监督对规范个人、企业以及行政人员履职尽责行程了一定的约束。同时,维护个人权益不受侵害,积极利用环保投诉热线“12369”、微信“12369环保举报”进行违规排污行为的举报,形成有力的社会监督力量,协助执法部门依法行政,使危害环境的不法行为无藏身之地。

  四是加强对环保宣教干部的新媒体知识培训,提高环保宣教工作者掌握运用新媒体的本领,要加强对环保宣教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新媒体素养。推动环保宣教工作者融入新媒体,解读各类评论更贴深层次的意义,参与新媒体舆论表达,进行舆论引导。

  五是建立环境宣传教育部门与其他环保业务口之间的衔接与联动机制,以及舆情收集、研判、报送机制,使有决策权和处置权的同志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正面回应,坚决避免宣传教育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两张皮的现象。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级民政部门建立起信息沟通渠道,促进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发挥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作用,以公众为监督,保障信息通道的畅通,一边更好地应对突发污染事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