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市州动态
安顺市以“查、测、溯、治、管”五字诀 推进入河排污口治理
发布时间:2025-09-30 09:26:56 来源:安顺市生态环境局 作者:安顺市生态环境局
字号: 分享:

安顺市以“查、测、溯、治、管”五字诀为抓手,全方位推进入河排污口治理工作。通过“三级排查”精准摸底疑似排污口,强化水质监测与分析,突破性开展溯源确定责任主体,分类施策实施整治,并严格审批与监管机制,有效提升了入河排污口治理效能,守护了绿水青山。

在“查”上下功夫

通过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专家质控核查“三级排查”方式,坚持“有口皆查、应查尽查”,摸清安顺市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疑似入河排污口底数。截至目前,安顺市长江流域共计1211个疑似入河排污口(其中乌江水系三岔河干流137个,各级支流1074个),珠江流域共计550个疑似入河排污口(其中北盘江水系干流101个,北盘江各级支流240个,红水河水系209个),为科学整治入河排污口提供了靶向、夯实了基础。目前认定排污口460个,均建立了“一口一档”,并进行分类、命名、编码。

在“测”上见实效

按照“边排查、边监测、边溯源”的原则,在疑似排污口底数基础上,结合现场排查情况,采取现场快测、在线监测等手段对疑似入河排污口开展水质分析,对明显含有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以及水质显著异常等典型、复杂排污口,进行重点关注、重点监测,掌握排放污染物特征、排放状况和入河情况,建立监测数据台账,为开展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每年制定年度监测方案,将认定的460个入河排污口纳入定期巡查监测范围,一旦发现水质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2025年,全市入河排污口有水排口监测率达100%,做到“应测尽测”。

在“溯”上求突破

溯源工作的目的是确认排污口责任主体,责任主体负责源头治理及排污口整治、规范化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人员现场开展溯源时,发现存在部分排污口难以分清责任主体的问题。例如西秀区蔡官镇驿马寨村2#、3#、4#、8#排口,现场排查发现污水直排乐平河,经溯源发现污染源为沟渠上游直线1.7公里处为蔡官镇蔡家沟的一个关闭煤矿,当初的排污单位已经关停注销,存在排污口“找不着主”的问题。对于该问题,安顺市按照政府兜底原则,确定西秀区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目前全市460个排污口均已确定责任主体负责排污口整治,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在“治”上出硬招

安顺市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三个一批原则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对普定县马场镇纳入整治的8个排污口,通过修建南北两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将污水收集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了普定县马场镇生活污水直排和雨污混排入河的环境问题。对平坝齐伯镇农工商联合公司废水处理站收集池渗漏点位采取防渗、硬化主井口右侧场地、建设淋溶水收集池等措施进行了整治,解决了雨污混排问题。对黄果树旅游区龙宫镇木厦村规模化水产养殖场的7个散排口,通过清理合并为1个排污口。截至目前,安顺市需整治的133个排污口,已完成整治128个,整治完成率98.3%,超过全省平均整治率13.7个百分点,剩余8个需整治的排污口正在按时序推进。

在“管”上出实招

按照《关于印发环评排污许可及入河排污口设置“三合一”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黔环通〔2019〕187号)要求,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和入河排污口实行“三合一”审批,同时严格工矿企业、工业及其他各类园区或各类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对未达到水质目标的水功能区,除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外,严控新设、改设或者扩大排污口。运用“三线一单”自动过滤触碰红线、底线、上线以及准入门槛的项目,在项目选址阶段,分析拟建项目与安顺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区位关系,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和管控要求,及时驳回侵占生态保护红线的拟建项目。“十四五”以来,安顺市共对1319个建设项目核实与安顺市“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并明确了分级管控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