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8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期间,毕节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七星关分局以“节水优先 空间均衡 系统治理 两手发力”为主题,组织观音桥街道居民代表走进毕节海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毕节市城市污水处理综合治理有限公司、中节能(毕节)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及毕节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通过“零距离”接触环保设施,提升公众对水资源保护与固废治理的认知,推动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
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筑牢安全防线
在毕节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涉疫医废“专车专线、日产日清”的闭环管理模式,并展示收运系统如何实现医废从产生到无害化处置的可追溯管理。市民李女士感慨:“原来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背后有这么多科技支撑!”
污水处理厂:见证“浊水变清泉”
在毕节市污水处理厂,居民实地参观了粗格栅、生物反应池、二沉池等核心工艺段。当浑浊的生活污水经过12道工序变成透明中水时,工作人员对比处理前后的水质变化,并介绍再生水用于城市绿化、河道补水的循环利用模式。
中节能垃圾焚烧发电厂:探秘“变废为电”
在中节能(毕节)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巨型电子屏实时显示焚烧炉温、烟气排放等数据。工作人员介绍,1吨垃圾可发电约400度,烟气通过“SNCR脱硝+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七重净化工艺实现超低排放。在垃圾吊控制室,居民们还近距离观看技术人员操作抓斗起重机进行垃圾投料,感受智能化管控的高效与环保。
生态修复填埋场:从“垃圾山”到“绿屏障”
在已完成封场生态修复的垃圾填埋场,覆土绿化的边坡与渗滤液处理站的MBR膜工艺形成鲜明对比。工程师讲解如何通过导气石笼、防渗层和植被恢复技术,将昔日的污染源转化为生态绿地。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为市民认识参与环保搭建了桥梁,不仅让市民直观感受到生态治理的科技力量,更激发了全民参与水资源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责任感。构建“水清岸绿、城景共生”的美丽毕节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