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成为六盘水市生态环保工作的一块短板。2016年,六盘水市心城区PM2.5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7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挂末,中心城区PM10、PM2.5日平均浓度值均未达到要求,其中PM2.5是全省唯一一个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市州。2018年4月23日,因一季度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原省环境保护厅对该市进行了约谈。对此,六盘水市以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分两个阶段对市中心城区扬尘管控工作进行专项暗访督查,在掌握中心城区扬尘污染详细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心城区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部门负责实施,以“六个注重”开展了中心城区扬尘污染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蓝天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注重加强领导。中心城区扬尘污染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由市政府各位分管副市长分别牵头,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把责任落实到县区政府、细化到社区,为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破解了过去扬尘污染防治按部就班、环保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
二是注重精准发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找准我市PM2.5的主要贡献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六大专项行动,逐个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加强扬尘污染过程和源头管控,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扬尘污染排放。
三是注重示范引领。坚持“一地一企、打造样板、示范推广”的原则,以文明施工七个100%(施工现场100%围挡、工地砂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出工地车辆100%冲净且密闭、暂不开发场地100%绿化、外脚手架密目式安全网100%安装)为标准,选取施工工地进行样板打造,并召开现场会示范推广,带动全市建设工地施工扬尘管控水平整体提升。
四是注重应急处置。制定市中心城区轻中度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方案,降低应急响应门槛,完善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机制,对可能出现污染天气的时段,及时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将污染天气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是注重资金支持。为保障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市里和各县市区共拿出2.3亿元开展污染治理;钢铁、水泥、电力等重点行业企业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投入治理资金3.06亿元。在应急管控时段,水钢集团还通过延长焦炉结焦时间等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六是注重铁腕执法。六大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针对所有涉及大气污染的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从严从重处罚,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2018年4月专项行动暨环保督察整改以来,六盘水市蓝天保卫战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年1月1日—7月15日,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共监测196天,其中“优”天数为118天,“良”天数为78天,AQI优良率达100%。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日平均浓度分别为40μg/m3和24μg/m3。与去年同期(2018年1月1日—7月15日,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共监测196天,其中“优”天数为74天,“良”天数为109天,“轻度污染”天数13天,AQI优良率达93.4%)相比,“优”天数增加44天,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日平均浓度(2018年同期分别为62μg/m3和39μg/m3)同比下降22μg/m3和15μg/m3,降幅分别为35.5%和38.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